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國學文化之孝道

國學文化之孝道

國學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國學經典是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髓。它的內容可以說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而其中孝道不得不提。

首先我們想想幾個漢字,壹是老人的“老”字,下面是壹把刀,把那把刀換成孩子的“子”,那個字就念什麽?“孝”。對,所以孝就是子女要把父母放到壹個應有的高度。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就是說孝是道德的根本,如果不孝就是缺少道德的根本或者說是缺德!孔子又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意思是孝敬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可事實上現在的孝道文化可憐啊!我們聽到過很多,比如有的人上了歲數,雖然地位錢財不缺,兒女三五個的不在少數,也都受了高等教育,拿到博士、碩士等學位,卻壹個個飛到國外,再也不回來了,獨留老兩口子在家妳看看我,我看看妳,彼此抱怨壹陣,生了那麽多兒女,讀了那麽多書,又有什麽用?然後,雙雙對坐,“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日子壹天壹天這樣過去,唯壹的好朋友,便是“電視機”來陪伴。還有我們聽過的壹個老人死在了二兒子家門口,這樣的悲劇真的讓人寒。當我們都在指責兒女不孝的時候,有沒有反思過根源,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我想可能是每個人從小在家庭中受的教育吧。

其實關於敬老、養老的專門史料記載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其中孔子最為提倡,《論語》裏面“孝”這個字出現了17次。而宋朝的趙普宰相說過,他是半部《論語》治天下,他為什麽能夠治天下呢?就是因為有孝道德教育,可見中國文化,把孝的教育作為管理的最好的方法在進行延續。

中國的孝道,強調的是:孝敬父母的人第壹步要自愛。孝經上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我們的身體毛發和肌膚是父母給予的,連著父母的心,哪怕有半點損傷和疾病都會讓父母揪心,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註意自身安全不讓身體受到無故的傷害,註意身體健康,不讓疾病纏身,這樣父母就不會為我們擔心。讓父母安心度日以報答養育之恩,這是做到孝道的第壹步。

第二步應該就是孝敬父母。《弟子規》中“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它把孝放到了首位,這也說明了孝悌之道 是我們的立身之本。我們中國人講孝道,如果對於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都沒有感情,親情不篤,而要他愛天下、愛國家、愛社會,那是空洞的口號,是不可能的。說他真的有愛心,他連父母、兄弟、姊妹、朋友都沒有愛過,怎會愛天下、國家、社會?人生的幸福,最幸福的是父母尚存,上有父母,旁有兄弟姊妹,和睦康樂,這是人生最快樂、最幸福、最健康的家庭、社會、精神心理生活。倘使人人如此、家家如此,則天下太平。所以,儒家孔孟之道提倡孝道的理由,就是為了建立家庭健康、社會健康、人類健康。

有壹個故事說:有壹天,有人問壹位老先生,太陽和月亮哪個比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較重要。”“為什麽?”“因為月亮是在夜晚發光,那是我們最需要光亮的時候,而白天已經夠亮了,太陽卻在那時候照耀。”妳或許會笑這位老先生的糊塗,但妳不覺得很多人也是這樣嗎?每天照顧妳的人,妳從不覺得有什麽,若是陌生人偶爾幫助妳,妳就認為他人好;妳的父母家人壹直為妳付出,妳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還嫌煩;壹旦外人為妳做出了類似行為,妳就會分外感激。這不是跟“感激月亮,否定太陽”壹樣糊塗嗎?

有個女孩跟媽媽大吵了壹架,氣得奪門而出,決定再也不要回到這個討厭的家了!壹整天她都在外面閑逛,肚子餓的咕嚕咕嚕叫,但偏偏又沒帶錢出來,可又拉不下臉回家吃飯。壹直到了晚上,她來到壹家面攤旁,聞到了陣陣香味。她真是好想吃壹碗,但身上又沒錢,只能不住的吞口水。忽然,面攤老板親切的問:“小姑娘,妳要不要吃面啊?”她不好意思地回答:“嗯!可是,我沒有帶錢。”老板聽了大笑:“哈哈,沒關系,今天就算我請客吧!女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坐下來。不壹會兒,面來了,她吃得津津有味,並說:“老板,妳人真好!”老板說:“哦?怎麽說?”女孩回答:“我們素不相識,妳卻對我那麽好,不像我媽,根本不了解我的需要和想法,真氣人!”老板又笑了:“哈哈,小姑娘,我不過才給妳壹碗面而已,妳就這麽感激我,那麽妳媽媽幫妳煮了二十幾年的飯,妳不是更應該感激她嗎?”聽老板這麽壹講,女孩頓時如大夢初醒,眼淚瞬間奪眶而出!她顧不得吃剩下的半碗面,立刻飛奔回家。才到家門前的巷口,女孩遠遠地看到媽媽,正焦急地在門口四處張望,她的心立刻揪在壹起!女孩感覺有壹千遍壹萬遍的對不起想對媽媽說。但她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見媽媽已迎上前來:“哎呀!妳壹整天跑去哪裏了啊?急死我了!快進家把手洗壹洗,吃晚飯了。”這天晚上,這個女孩才深刻體會到媽媽對她的愛。所以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這樣,當太陽壹直都在,人就忘了它給的光亮;當親人壹直都在,人就會忘了他們給的溫暖。

從古至今,孝道無時無刻不為人們所重視。孔子把孝道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並為後人傳承。他認為孝道是人生的義務,是倫理道德的核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靈魂。不僅古人如此看重壹個人的德之本,現代人們同樣註重壹個人的德行修養,重視對下壹代“孝道”的培養,從小就教育子女要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孝順的孝字加上壹個文化的文字,這個字就念教育的教,無孝不教。 作為壹名幼教工作者,如何在幼兒園踐行值得我們思考。近年來掀起的國學熱。引起了很多跟風的狀態,壹些形式主義的所謂“孝道”教育,比如壹些園所利用家長開放日請來所有父母,讓孩子為他們洗腳,如果這些活動之前沒有內涵的引導教育,沒有讓幼兒了解為何孝順,這個活動可能就是空洞而無意義的,也是違背幼兒身心發現規律和學習特點的。說到孝道教育,它應該屬於社會領域,《指南》社會領域中有提到關於體諒父母的內容,很多人就發聲質疑,認為三到六歲的孩子根本做不到體諒孝順父母,但《指南》中教育建議中也說到了“如媽媽累了。知道讓她安靜壹會兒”,其實折射出的就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習得的孝。所以,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學習,尤其是社會情感類的,要註重它長期堅持的累計效應。對孩子來說,“體驗”才是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說教”是不能完全奏效的。也就是說,孝的態度不是單壹的教出來的,也不是脫離實際單壹存在的,而是伴隨著活動過程產生的體驗。

總而言之,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傳播,更多的是踐行,而有的踐行也真的很簡單,就像此時我們能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做好本職工作,不讓父母擔心,不給父母親丟臉,就是在踐行著國學文化中的孝道。謝謝大家!

  • 上一篇:周公的原理是什麽?
  • 下一篇:外國人看舌尖上的中國是什麽反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