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在李大釗的革命風下

在李大釗的革命風下

註:本文為沈俊峰於2005年7月11日在《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的新聞稿。

采訪李紅塔很困難,因為他太忙了。六月初壹場雨後的壹個下午,他直到黃昏才回來...

革命風格

李紅塔出生於1949年5月。當時,他的父親李被任命為北平第二副書記,為新中國的成立而忙碌。母親田在長辛店機車車輛廠黨委工作,壹周只能回家壹天。李紅塔出生才19天,就被送到了壹家市民托兒所。他直到6歲才被帶回家。李紅塔在家裏排行老三,有哥哥和弟弟。平時父母對他們很嚴格,從來不給他們任何特殊照顧,這讓李紅塔從小就養成了平民意識。

20世紀60年代初,李調任安徽省委第壹書記,李紅塔隨父赴安徽求學。與當時的政治氛圍相反,李堅持以事代人,使許多問題在寬松的環境中得以糾正。平反四千多名被冤枉的右派。這在國內是壹個大膽的舉動。他還在安徽開設了農貿市場,讓農民在完成收購後,將糧食拿到市場上出售。李的生活很簡單。他通常去上班,穿普通的衣服。因為他經常下鄉,離開工廠,有人說他微服私訪。李因此被戲稱為“李慶田”。父親浮誇、實幹、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給年輕時的李紅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紅塔還記得,有壹天,有人給他家送來幾袋新疆葡萄幹,十幾歲的李紅塔打開壹袋吃了起來。李下班回家後,馬上教育他:“記住,我們只有壹個權利為人民服務。做壹點工作就收禮,不是* * *制作人的工作。”後來他讓家人把葡萄幹退了,紅塔吃的包也打折退了。

在三年的困難時期,李的家庭生活非常貧困,餐桌上根本沒有肉菜。李經常對家人說:“當人民在為溫飽而掙紮的時候,幹部的生活也壹定是艱苦的,不允許搞特殊化。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在變,但有壹點是永遠不會變的,那就是* * *制作黨的宗旨。這壹點改變了,就不是* * *產黨了。”

父親生活的這些瑣事,潛移默化地註入了李紅塔的靈魂。在溫暖的革命風格熏陶下,李紅塔健康成長。

1966,16歲的李紅塔中學畢業後報名參軍。臨行時,語重心長地對李說:“要做好吃大苦頭的準備。不能吃苦,就不能成人!”到部隊後,李紅塔被分配到江蘇河口農場,成為壹名農民。在那激情的歲月裏,他犁地、播種、插秧、鋤草、漚田,什麽都幹,不怕苦,也不累。當時的李紅塔又高又瘦,戰友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大蝦”。沒想到,就是這樣壹個“大蝦”,卻在努力之下,身體變得健壯結實,壹個肩膀能扛100斤的擔子。入伍三年,被評為勞動能手、神槍神槍手、萬米遊泳能手。

1969年4月,李紅塔從部隊退伍,分配到合肥化工廠當了壹名普通工人。當時化工廠技術條件比較落後,有害氣體腐蝕性很強,上班要帶防毒面具。第壹天晚上,班長鮑帶領青年工人用小竅門幹活,讓李紅塔帶著他的班學習。深夜,針尖睡著了,班長太忙了。李紅塔積極參加手術,成了包的助手。班長很高興,說:“第壹天開始工作真好。”因為李紅塔積極肯幹,很快就成了廠裏的骨幹。班長鮑成了他的老師和好朋友,把他介紹給了中國* * *制作黨。

1973 10,工廠推薦李紅塔上大學。三年很快就過去了。從合肥工業大學畢業後,李紅塔仍然回到了原單位,成為了壹名技術員。李紅塔因其出色的工作成績和拼搏精神,被推薦為共青團* * *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78年9月,李紅塔被任命為共青團合肥市委副書記。1980年5月任共青團合肥市委書記、中國合肥市委常委。1983 10,調任共青團安徽省委* * *副書記。

李紅塔依靠自己的勤奮和聰明,從壹名基層工人壹步步成長為領導幹部。誰知道這期間他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座位和“私家車”

1987,38歲的李紅塔已經到了離開青聯的時候了。組織部征求意見時,李紅塔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省民政廳。他說:“我就是想找個踏實的部門工作。”民政特別實在,直接面向老百姓。"

李紅塔如願以償地來到安徽省民政廳,擔任部門領導的正是18。這期間,很多人因為他得不到晉升而“憤憤不平”,但他自己卻泰然處之。他認為自己能力有限,沒什麽可提升的,也沒什麽不提升的。只要他能為人民工作,他就滿足了。

說實話,李紅塔已經很多年沒有被提拔了,這既有李的客觀原因也有的原因。李活著的時候,他從來不為自己的子女升官打招呼。每當他的孩子所在省的領導來看望他時,他都要求他們對他的孩子嚴格要求。李的做法無異於幫著“倒人情”,壹點也不“時髦”,更難得。

他似乎期望他的父親會幫助他。在省委省政府的任何領導面前,他從來不提自己的職務。

在安徽,廳級領導幹部李紅塔每天騎車上下班是出了名的。大廳裏有壹輛小汽車。他笑著說:“我還是騎自行車吧。”就這樣,20多年來,無論刮風下雨,他都是騎車上下班。有人曾提醒他,如果妳不坐公交,其他副局長怎麽辦?李紅塔說:“我們在健身,又不影響別人騎行。為什麽我們必須保持同步?”他還是我行我素。平時,他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原因使用過公司的車。

有壹天,廳裏的壹個同誌看見李紅塔走路上班,問他:“妳怎麽不騎自行車?”他說:“車在樓下被偷了。坐公交車的人太多了,但是走路還是很舒服的。”當地壹名記者采訪他,他笑著說:“騎車上下班太普遍了,沒什麽好說的。我父親在北京,他每天從家走到人民銀行。”

久而久之,在李紅塔每天經過的長江路、六安路上,交警都知道這個高大魁梧、頭發花白的中年人是民政廳長,對他的尊敬油然而生。遇到他總會跟他打招呼。

這離不開家風的影響。有壹次,李紅塔和省社科院的壹個同誌去北京開會,下了火車。他們去用信息擠公共汽車。社科院的同誌調侃道:“本來以為可以跟官搭壹輛車,找個單位還不如去北京弄輛車。”李紅塔笑了笑,沒說話。社科院的同誌又問:“那我們回去的時候,妳爸爸要不要開車送我們?”李紅塔說:“趁還來得及,不要想了。我們不敢‘夢見’他老人家的車。”

采訪中,李紅塔的愛人介紹,李紅塔當領導20多年,磨壞了4輛自行車,5件雨衣,7雙膠鞋。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在2003年把自行車換成了電動車,他笑稱這是“與時俱進”。

這些年來,李紅塔的平民意識壹直沒有改變。他把騎自行車視為觀察普通人生活狀況的最佳方式。他要讓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境界與人民群眾保持聯系,成為壹名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幹部。

50多平米的房子

說起李紅塔的房子,有很多故事。

幾年前的壹個晚上,壹個記者敲開了李紅塔的門。踏進門檻,只見壹個8平米左右的大廳出現在眼前。壹張長方形的餐桌占了大廳的三分之壹,用手撐著的時候餐桌有點搖晃。壹臺老式吊扇正在頭頂慢慢旋轉。家裏的床和櫃子都是20多年前結婚時買的。雖然已經裂了,掉了漆,但還是舍不得扔掉。李紅塔說:“都是正經板做的。”。在另壹個房間裏,刨花櫥櫃、寫字臺、電視和書櫃組合在壹起,把房間擠得滿滿當當。壹組三人沙發,因為空間太小,分開了。李紅塔幽默地說,這樣正好,談話可以面對面。因為房子太小,家裏的電視才20寸。李紅塔幽默地解釋道:“我就是喜歡清晰度好的小電視。”

1982,安徽省政府規定幹部住房標準為:“地、市、省級、廳局級及相當於本級的幹部,每戶建築面積為70至95平方米。”但是1981的時候,李紅塔已經是副廳級了,但是1984的時候,搬進了壹套55平米的兩居室,而且在樓的最西邊,冬天冷夏炎熱。他們壹家三口住在16。在此期間,李紅塔被調到省民政廳。他先後4次主持廳裏的建房和分房工作,分房近200套,但從未為自己要過壹套房子。廳裏不少同誌說:“不管哪個時候,他要新房,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但每次分配房間,李紅塔看到房間少人多,就按老規矩,先群眾後幹部,每次都不住新房。1998是中國最後壹次福利分房。這壹次,李紅塔進行了思想鬥爭,但是到了住房分配的時候,看到很多年輕同誌住房很差,需要改善,就放棄了這最後壹次機會。

直到2000年,在省裏很多同誌的投訴下,有關部門給李紅塔補了壹個小套,而且是臨街的樓房,人來人往,噪音特別大。李紅塔只好讓兒子住,老兩口還是住在原來的房子裏。

作為李紅塔的導演,他家的生活應該不會這麽窮。只要他稍微表達壹下,或者用他的權力為自己安排壹下,哪怕只是在那個層面得到他應得的,他壹家人的生活也會不壹樣。但是,李紅塔堅守貧窮,心甘情願,沒有任何其他想法。這不禁讓人想起了他的爺爺李大釗,他從120元的工資中拿出80元成立了北京* *制作組,讓他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孩子交不起學費,冬天家裏也買不起煤球。像冰室壹樣冷。李大釗本人在衣食方面是節儉的。他經常吃壹個大餅,壹根蔥,衣服都快破舊了。李今年二月剛剛去世,家裏簡樸得令人難以置信。房子是70年代的建築,舊膠合板家具,椅子覆人造革,沙發是坑。2000年,中央要給他過戶房子。他說:“我過慣了,年紀也大了,不用轉了。”並且多次拒絕裝修。這種可敬的家風,讓李紅塔的貧窮變得自然而真實,沒有“作秀”的嫌疑。

“革命傳統代代相傳,目的是為了人民。”這是李紅塔寫的對聯,也是他的座右銘。

?三句“名言”

李紅塔的為官理念:壹是為官,二是清廉。

65438年至0998年,李紅塔擔任民政部門“壹把手”後,正值民政部提倡制定救災預案之時。鑒於安徽這些年洪災頻發,李紅塔率先提出了沿江城市救災方案。之後他從縣跑到市,狠抓落實,要求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結果剛計劃完,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因為安徽打得準備充分,災民安置得很好,得到了民政部的高度贊揚。

2003年夏天,淮河、滁河流域發生洪水,李紅塔在災區跑了20多天。他晴天壹身汗,雨天壹身泥。他的衣服又濕又幹,又幹又濕。渴了就喝幾口礦泉水,餓了就嚼幾口幹糧。他不顧疲勞,早早起床,感覺天昏地暗。那段時間,他又累又瘦,皮膚曬得黝黑,手臂上的皮膚由紅變黑變得“如花”,幾次褪色,聲音也變得沙啞,憔悴了許多。看到李紅塔如此絕望,壹位老幹部深情地說:“從紅塔,我們看到了革命先驅李大釗先生的革命風範,看到了革命後代的精神風貌。”

安徽曾經是全國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省份。李紅塔在總結匯報這項工作時,實事求是,提出了稅費改革後農村優撫對象和五保戶優待工作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在他給省政府的報告中,他表達了他對老百姓的關心。他的報道立即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重視。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同誌發表了意見。這樣,個稅改革中容易被忽視的困難群體問題,因為反映迅速,得到了有效解決。

省民政廳的同誌都知道李紅塔有三句名言:把老人當父母,把民政對象當親人,把孤殘兒童當孩子。

具有強烈平民意識的李紅塔,壹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基層。他繼承了父親的工作作風,輕車簡從下鄉,不跟相關市縣打招呼,經常直接讓司機“把車開到人跡罕至的地方”,然後走進村裏查看救濟糧發放情況,要存折查看優待金是否到位。他說:“如果我們更加努力,人民就會少受些苦。”從百姓家中出來後,他到鄉鎮了解情況,最後到縣市聽取匯報。導致很多同誌熟悉他的“反其道而行之”,當著他的面匯報不敢摻水。

壹位同誌曾向記者透露,給李紅塔送禮是最尷尬的事。有壹年春節,這位同誌和愛人從老家回來,給李紅塔送了些零食。但李紅塔寄回了價值數倍的物品讓他帶回家,讓他不好意思再給李紅塔“送禮”了。在擔任領導職務期間,李紅塔廉潔自律,多次拒絕基層單位和部分單位的禮金和禮品。他無法拒絕,就把他們交給組織處理。

李紅塔是那種很看重理想、精神、信仰,很不看重物質享受的人。他說:“我的祖先教導我要永遠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永遠把自己放在人民中間。”當有人問他“很多人對妳的言行有爭議,甚至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麽不追求‘車、房、座’呢?”李紅塔真誠地說:“進入市場經濟後,很多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變了。其實我所做的只是壹個官員的本分,公務員都應該這樣做。”

李紅塔就是這樣的人,為官清廉,對黨的事業忠誠,對人民深情。物是人非,壹根紅線三代人,讓人感受到* * *制作者們金子般閃耀的高貴品質!。

李紅塔李紅塔,男,漢族,1949年5月出生,河北樂亭人。1965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4月加入中國* * *產黨,大專學歷。黨員領導幹部忠誠幹凈擔當的典範。李之子,李大釗之孫。曾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安徽省政協副主席。2021全國“七壹獎章”獲得者。?

  • 上一篇:同樣是引領小球時代的後衛,納什為什麽不能成為庫裏?
  • 下一篇:好的海報設計——如何設計好的海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