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壹、城市水系規劃的背景和意義
自古以來,人類文明和水就存在。由於江、河、湖、溪、海具有取水和通航的優勢,濱水區往往從人類最初的休憩地發展成為現代城市商業文化的密集域。水是城市的命脈,河流蘊含著城市的歷史。
城市水系具有供水、防洪排澇、汙水接收、生態保育、交通、遊憩等多種功能。水系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城市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資源和環境載體,關系著城市的生存和發展。
近年來,由於對城市水系有了新的認識和定位,壹些城市相繼開展了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和研究。由於部門和服務對象的多樣性,各地城市水系規劃的規劃目的和方法各不相同,總體上仍處於探索階段。
城市水系作為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資源,在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彰顯城市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對生態環境建設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和政府部門逐漸認識到水系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地位以及水系對城市規劃建設的重大意義,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已經提上日程。
編制城市水系規劃是利用好水資源、營造水環境和推進濱水公共開放空間建設的需要,是改善城市環境、增強城市競爭力和適應社會經濟新階段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因此,城市水系規劃應是城市規劃領域的重要規劃之壹。編制城市水系規劃將是規劃師的壹項新的重要任務。
二、城市水系規劃的內容
城市水系規劃應註重生態建設,引導環境改善,提升城市形象,服務社會經濟,構建人水和諧。城市水系規劃應從單壹的工程規劃走向指導水系保護和建設的綜合規劃,體現城市水系的諸多功能要素。
基於對城市水系規劃的重新解讀,城市水系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配水
城市建在水上,水和城市的關系非常密切。水系空間的形態影響著城市的整體空間結構。因此,水網應該成為整個城市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持城市水網連通性、形成連續水網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城市河網布局結構,確定主次河流和水面,構建與城市空間結構相協調的城市水網體系。
規劃要重新整合現有河流,調整不合理河道,提出需要溝通和新增的河流。協調河道與規劃道路,註意河道布局,充分利用寶貴的土地資源。
(2)確保水安全
水安全是城市水系的前提,包括飲用水源安全和防洪排澇安全。
城市水源安全是城市水系規劃的首要任務。在水系規劃中,應當根據城市供水工程規劃提出城市水源總體布局,明確備用水源,保證城市供水和取水的水資源,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盡量減少城市水源地其他水體的功能設置,避免對水源地水質造成不必要的幹擾。
防洪排澇保證城市安全是城市河流的主要功能。水系規劃應當依據城市防洪排澇規劃布局,體現防洪排澇規劃中與水系相關的工程措施,協調與其他工程設施的矛盾。
(3)改善水環境
良好的水環境是人水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良好的水質是水系功能發揮的重要條件。如今,水汙染已經成為許多地方發展中的壹個* * *問題。水系統的正常和可持續利用受到水質下降的影響,受汙染河流的水質恢復是壹個漫長的過程。
城市水系規劃中水環境規劃應遵循“源頭控制”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的原則,從外源控制(截汙、面源控制)、內源控制(底泥修復)、河流供水(配水、再生水、雨水利用)等方面提出河網水質控制對策。除傳統的排水規劃外,應綜合運用生物處理技術治理汙染源,輔以河流布水、復氧等措施,恢復河流自凈能力。在河流兩岸截汙和河網配水的前提下,水體修復技術(人工浮島、河流生物和移動式曝氣設施等。)來改善河網的水質。河岸要註重生態,避免砂漿砌築,提高透水性,形成地下水和河水的自然循環,為水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
(四)水景觀的建設
水景觀是城市自然景觀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水景觀規劃應形成“以水為脈、以綠為衣、以文化為內涵、以人為本、城市景觀交融”的獨特城市景觀體系。應與城市水系相結合,展現豐富多彩的水景觀;結合城市功能區,營造豐富多樣的水景觀;結合城市綠地,建立綠色網格體系;結合城市文化,打造具有個性和地方特色的景觀系統。
通過對河流景觀的評價,確定河流景觀的分類。將河流劃分為重要景觀河流、次級景觀河流和壹般景觀河流,提出各類河流的景觀規劃設計指導要點。以水體形態、河岸處理、河岸植被、河岸建築界面、景觀廊道、夜景照明、景觀節點等設計元素來指導城市河流景觀建設。
在確定城市河流的平面線形時,應盡量保持河流的自然曲率,並保持河流的橫斷面,以使城市河流回歸自然狀態。在景觀規劃上,充分利用河道兩側控制的不少於15米的綠化帶,作為連接城市各類公園、開放空間和生物物種遷移的紐帶和通道,成為市民就近鍛煉、休閑、放松的場所。
(五)體現水文化
文化是壹個城市的靈魂。城市文化歷史悠久,類型多樣。水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城市千百年來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文化底蘊。通過梳理、挖掘、保護和開發沿河各種河流文明和歷史文化資源的內涵和魅力,將無形的文化內涵轉化為有形的物質形態,並結合現代文明,突出歷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和多元化的水文化,創造出與時俱進的新型水文化。
城市中的許多文化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如飲水文化、用水文化、治水文化、遊泳文化、尋水文化、消水文化、探水文化和涉水商業文化、航運文化、橋梁文化、堤壩文化、濱河建築文化等等。每條河流都有自己獨特的衍生文化。我們應該通過對各種特色文化的綜合把握,提出河流文脈的整體空間框架,並利用多種文化載體將其體現在水系中。
(6)發展水利經濟
水經濟就是將城市水系的景觀、環境、工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比如美麗的河流帶來兩岸土地和房地產價格的升值,開展水上旅遊活動。水上旅遊是發展水利經濟的重要內容之壹。
水系給城市帶來靈氣和活力。水是最不可缺少的旅遊元素之壹,水上旅遊可以為城市旅遊增添豐富的色彩。水上旅遊是水系和景點的緊密結合。河流良好的環境和沿岸獨特的風景成為了精彩而豐富的旅遊內容。開展水上旅遊既能體現特色,塑造城市形象,又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
水上旅遊規劃需要與城市旅遊規劃及其他旅遊資源作為壹個整體來考慮,緊密結合,協調發展,構建壹個內部溝通、外部交流的整體水上旅遊網絡。根據水上旅遊資源分布,選擇具有壹定旅遊價值的河流,將單個景點串聯成鏈,水路與陸路交通相結合,形成暢通的旅遊線路。通過合理的旅遊組織和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形成宏觀協調、微觀異質、適合不同需求的城市河流水旅遊系統。
(7)有序的水空間
人類天生具有親水性。依水而居,玩水而樂,是人們向往的壹種境界。隨著城市經濟基礎的逐步鞏固,濱水區的開發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熱點,甚至出現了親水經濟的現象。
濱水空間是由水系空間向城市建設用地空間過渡的區域。其功能主要體現在:壹是作為開展濱水公共活動的場所,體現其公共性和觀賞性;二是通過水環境、綠化景觀和建築景觀的相互映襯,展示和提升城市濱水空間形象;三是作為濱水生物通道和攔截面源汙染的場所,以體現其生態性。
濱水空間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開放空間,應該作為展示城市魅力的窗口。它應該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的和諧與幸福,體現城市的公平,讓更多的人享受城市最好的環境。
水系規劃為濱水區開發提供規劃指導和框架性城市設計指導。根據河道的特點和功能,控制河道兩側綠線的最小寬度和常規寬度。在保證步行連續性的同時,結合周邊土地的開發形成豐富的濱河空間,在保證城市規劃確定的河道藍線和濱水綠線的前提下,提出了視廊、濱水界面等景觀空間的要求。
三、杭州城市水系規劃
基於以上分析,杭州水系規劃重點關註水系總體布局、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水經濟、濱水空間控制等方面。
(1)合理配水
杭州,有河,有湖,有濕地,毗鄰東海,是江南水鄉。市區內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形成獨特的水系脈絡紋理。江湖養育了很多人,也讓杭成為鐘靈的壹個美麗的地方。
根據水資源和水系的空間分布,從點、線、面三個層次,杭州城市水系的總體空間結構為:以河流為軸,以湖泊為核心,五片三個層次,互聯成網。
即以錢塘江和京杭運河為城市水系空間發展主軸,以西湖、湘湖、西溪濕地為重要核心,根據河網系統水位特征,將城市水系劃分為運河水系、上塘水系、下沙、上思、江南五個區域。根據河流在安全、環境、文化、景觀、經濟和濱水空間中的權重,將城市河流分為三個層次:主幹河、次幹河和支流。註意“點線相交,連續網”的整體水系互聯模式(圖1)。
圖1城市水系空間結構
(2)確保水安全
杭州的飲用水源來自太湖流域的錢塘江和東苕溪。在水系規劃中,明確了城市取水口的位置,提出了水源保護的要求,並沿取水口上下遊劃定了壹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其他相關水系的規劃應避免對取水口的不利影響。
杭州的防洪主要是錢塘江的河道洪水。城市排澇方向主要是杭嘉湖東部平原和錢塘江。根據錢塘江排水條件和城區內部地形,將城區防洪排澇區分為運河水系、上塘水系、上思、下沙、江南。確定了主要排水通道和排水泵站。
(3)改善水環境
杭州的水系是平原河網,流速極低,自凈能力弱。通過向城市河流引入客水,增加流量稀釋了受汙染的河流,同時也提高了河流的自凈能力。引水配水工程以錢塘江為城區河道的配水源,形成“錢塘江(上遊)-運河-上塘河-錢塘江(下遊)”的水循環系統,將錢塘江源頭引入上思、下沙河道進行配水。同時,通過錢塘江八寶泵站、七寶泵站等設施,將城區河水盡快排入錢塘江,減少汙水進入杭嘉湖東部平原河網的可能性。
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規劃對汙水管道建設的要求,加強河道兩側汙水管道建設,攔截排入河道的汙水,建設老城區中和、東河重點截汙區。很明顯,城西汙水處理廠的出水將被循環回運河水系,作為補給源。利用天然水面建設三墩濕地公園、城西濕地公園、西塘河濕地公園,對周邊汙水進行處理。老城區中河、東河前期雨水重點控制區建設。建設青龍片區重點生態河道修復區、城北公園重點生態河道修復區、丁橋重點生態河道修復區。西溪濕地生態示範基地建設。
(四)水景觀的建設
水景觀布局結構為“兩區三面十壹廊”。
兩帶:運河景觀帶和錢塘江景觀帶。
三面:西湖景觀、西溪濕地景觀、胡翔景觀。
十壹廊道:確定對城市景觀有重要影響的主次幹河景觀廊道。包括唐宇航河、上塘河、五裏塘河、燕山河、西塘河、中和河、鐵沙河、和諧港、北塘河、五寶河和關河。
根據城市河流類型的不同,分為自然風光段、人工環境段、歷史風貌段、商業辦公段、文化教育段、工業段等。居住區河流景觀以美化和綠化為主,強調遊憩和休閑功能,創造優美寧靜的居住環境。強調公共建築中心河流的開放性和觀賞性,以水為特色創造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結合城市廣場等發展空間,開展各種親水城市活動,如運河文化廣場、城北體育公園等。長河歷史街區、西興歷史街區、三墩古鎮等歷史街區和古鎮中河流原有功能的保護和恢復,強調文化性和開放性。
(五)體現水文化
根據杭州河道的文化內容和載體,確定了杭州水系文脈的總體空間框架,即“壹軸繁榮五區,兩帶連接四區,三大風水景觀,六大特色”。
壹軸:錢塘江現代文化發展軸,引領現代文明潮流。
五片:之江度假區、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火車東站、下沙副城,結合近期重點建設區域確定。
兩帶:京杭運河和蕭紹運河,承載了幾千年的文化底蘊。
四區:文化資源聚集的四個歷史文化街區,即主城區老城區、蕭山老城區、半山歷史文化街區和三墩歷史文化街區。
三大風水寶地:西湖風景區、西溪濕地和胡翔旅遊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杭城高雅文化繁榮的源泉。
6個點:6個水文化節點,分別是長河老街、西興老街、運河陳宮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運河與小河交匯處的小河直街,4個以清末民初杭州城市風貌為特色的文化節點,壹個以山川與武昌河交匯處反映杭州歷代城市風貌的文化節點,壹個以塘河為特色的民國時期杭州現代文化節點——筧橋。
(6)發展水利經濟
“水岸,人間天堂”是杭州旅遊城市品牌理念的口號,“水岸”強調水的重要地位,“天堂”體現高品質的情懷。立足杭州旅遊的整體定位,突出“水”在打造濱水天堂中的決定性作用,樹立富有感染力和競爭力的水上旅遊形象。
計劃充分挖掘水上旅遊資源,從西湖、西溪、運河、錢塘江等狹窄的水上旅遊重點向外延伸,充分利用由點及面的整體水上旅遊資源,形成暢通的水上旅遊網絡,使杭州不僅有水資源,而且有水上旅遊產品,使“水”成為遊客對杭州城市的第壹感知。
圍繞西湖、西溪濕地、運河、錢塘江、湘湖等五大水上旅遊景區,構建以西湖為水上旅遊發展中心,京杭運河、錢塘江為兩條軸線,西湖風景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胡翔休閑商務旅遊區為三塊的水上旅遊空間發展格局。打造生態水、人文水、繁華水、活水概念,提出自然體驗遊、歷史人文遊、大都市時尚遊、水鄉風情遊等四個可分離的旅遊主題。
規劃中提出的余杭湯河旅遊線、運河旅遊線、上塘河旅遊線作為杭州的三條水上黃金旅遊線,已於2008年國慶推出。沿途可以領略西溪濕地的美麗與精致,唐宇航的水運文化,上塘的田園風光,京杭運河的古老文明,錢塘江的恢弘大氣。
(7)有序的水空間
水系規劃提出了濱水空間規劃的導向。包括總則、總則、開發控制、開發指導等部分。總則包括功能要素、生態要素、景觀空間要求、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交通路線等。
在水控制線外控制壹定寬度的濱水綠化帶,濱水綠化帶範圍以劃定濱水綠化控制線為準。濱水綠化控制線應布置為公共綠地,綠化應有足夠的公共性和連續性,結合濱水綠化控制線布置濱水遊憩道路。
濱水區的規劃布局應保持壹定的空間開放性。因地制宜控制通往海岸線的交通、綠化、景觀廊道,廊道寬度應大於20米。濱水區每隔200 ~ 250米應設置直通水面的通道。平行於河流的道路與河流之間應保持壹定的距離,以保證濱水空間的環境需要。
將濱水綠化帶外的壹定區域控制為濱水建築控制區。濱水建築控制線與濱水綠化控制線之間應有足夠的距離。濱水建築控制區的規劃布局應充分考慮水體自然特征、天際線、水景觀和建築布局對濱水景觀的影響,應有利於塑造濱水空間景觀。
第四,結論與思考
城市水系規劃要通過“合理的水布局、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營造水景觀、體現水文化、發展水經濟、有序的水空間”等規劃目標的定位,實現“水清、水暢、岸綠、景美、宜居、興”的總體目標。
城市水系規劃涉及水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市政工程等諸多領域,是自然系統、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耦合的結果。城市水系規劃應從單壹的工程規劃走向綜合規劃,以指導水系的保護和建設,有機銜接各專業從不同角度完成的規劃,協調與水系相關的基礎設施,避免沖突和矛盾,使各專業規劃相輔相成,從而體現規劃的整體性、安全性、歷史性、協調性和綜合性。
城市水系規劃應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是城市水系規劃,相當於總體規劃階段;第二階段是單條河流的規劃,相當於詳細規劃階段。在城市水系規劃的框架下,編制單壹河道的規劃,具體落實城市水系規劃中的相關概念和方案。
通過各地城市水系規劃實踐,建立城市水系規劃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制定適合城市水系規劃的編制方法和技術導則,為城市水系規劃編制提供科學依據,填補我國城市水系規劃理論空白。
參與該項目的還有唐海如、、毛斌、、蔣江峰、桂明、楊依東、丁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