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

如何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

壹、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學科整合的背景和意義。

改革學習方式,倡導轉化,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個性的解放,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壹。因此,在基於新的學習理念重建各學科的同時,開設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改變以接受學習為主體的學科學習方式為以自主探究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提供了自主實施場。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密切的聯系。綜合實踐活動中需要的知識是以學科課程為基礎的。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要綜合運用在學科課程學習中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主獲得的知識和基本的解題能力,促進了學科課程的學習。有助於知識的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可以在學科課程中產生,學科課程的知識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和拓展。但是,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課程標準(只有指南),沒有教材,沒有教學參考,沒有專職教師,沒有評價標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很難全面實施。為了使綜合實踐活動課成為壹門常態課程,在實踐中積極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各學科尤其是生物教學如何相互滲透,進而有效整合綜合實踐活動課與生物教學,更有效地促進教育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壹門與其他課程有本質區別的新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在談到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的關系時提到:“從各學科發現的問題中獲得的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整合、重組和提升;綜合實踐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和獲得的知識技能在各學科教學中得到了拓展和深化;在統籌兼顧的原則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與學科課程整合,進行實驗研究。主要方式有:1。學科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綜合運用;2.運用學科知識綜合解決實踐活動中發現的問題;3.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活動相結合;4.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因此,求同存異,妥善處理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個學科領域的關系,不僅是壹個意義重大的課題,也是壹個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性的課題。

正確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各學科的關系,在實踐中把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融為壹體。整合各學科知識已成為當前和未來世界教育發展的新特征,這種整合是“雙贏”的,不僅有利於促進學科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對學科知識學習的興趣。教師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設計有趣多樣的教學活動,貼近學生在各科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總之,課程整合為學生獲取綜合知識、培養綜合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臺。

第二,綜合實踐活動課與各學科相互滲透的基礎

第壹,兩門課程目標的壹致性。

作為學校課程體系的兩個組成部分,活動課程和學習課程都以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為根本任務,但它們發揮作用的角度和側重點有所不同。學科課程目標著眼於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系統的文化知識,具備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並在此基礎上致力於學生基本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活動課程的目標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

第二,兩門課程在內容上是互補的。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壹,不同內容的知識是互補的。眾所周知,學科課程的知識內容是按照各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進行系統組織的。壹旦確定,就有很強的穩定性,不應該隨時出臺。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更新頻繁的今天,這已成為學科課程的壹個明顯不足。活動課程則不同,其內容的選擇具有更大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可以根據時間和地點的需要快速調整,可以收錄壹些有價值的“即時信息”,比如科技活動中介紹相關的新科技成果,班級團隊活動中收集和介紹近期國內外時事。這樣,活動課程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學科課程內容的滯後性,在時間上保證了學生知識的完整性。

第二,不同形式的知識相輔相成。學科課程的組織形式決定了其內容側重於以鏈條排列的系統知識和理論知識。從知行結合的角度看,這些內容更註重知識,尤其是操作技能和道德品質的內容。學生從學科課程中學到的主要是操作技能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道德認識、道德感受,操作技能的具體實踐和道德品質的行為表現相對不足。活動課程的內容多圍繞壹個問題或活動主題組織,具有立體結構,以綜合知識和應用知識為主。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知識並不像課程中的知識那樣以分類的形式存在。它們是理論與應用、分類與綜合等多種知識形態的整合。只有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中不同形式的知識相互補充、有機滲透,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才能讓學生系統地“深入”學習,在實踐中“活”起來。

第三,兩種課程在學習活動方式上相互促進。

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學習分類理論,我認為在學科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接受學習,也有人認為活動課程的學習活動主要是學生的自主活動。這種觀點從學生的角度考慮了學習活動,但沒有抓住活動課程的本質特征,表述不夠恰當。可見,“做中學”才是更適合活動課的基礎學習方法。沒有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做中學的基本方式,活動課就不是活動課。

那麽,學生在學科課程中的接受和學習與活動課中的“做中學”是如何相互促進的呢?兩種學習活動的相互促進是通過它們對學生的不同影響來實現的。遷移是壹種學習對另壹種學習的影響。壹方面,在學科課程中接受學習,適合學生學習大量的間接經驗,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活動課程中的“做中學”提供重要的知識基礎和基本的思維方法,使學生避免走壹些不必要的彎路。另壹方面,活動課程中的“做中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和自主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主體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運用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意識接受學習,有利於克服以往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弊端,在學習材料的有意義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他們的動手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科課程的活動質量。

第四,兩類課程在功能上的整體優化。

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功能差異是由它們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上的不同特點決定的。學科課程所選擇的知識內容,使其成為學校完成傳遞和傳播人類文化遺產任務的最重要媒介。它所采取的接受學習活動的方式,方便了教師經濟有效地同時向許多人傳授知識。這就決定了它在普及基礎教育和提高國民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學生個體而言,學科課程有利於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培養抽象思維能力。而學科課程只能給學生提供很少的實踐機會,內容難以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壹定的局限性。活動課程的即時性、實踐性和“做中學”的活動方式決定了活動課程具有突出的可以彌補學科課程不足的功能:1。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豐富經驗,培養創造力。3.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特長。4.加強中小學課程的社會適應性。這是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功能互補,也是相互促進的。

三。目標

1.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生物教學的相互滲透。

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與生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創新能力的整合,構建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理論體系。

2.用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探索學科教學活動中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規律、形式和方法,為學校培養創新人才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構建開放的教育環境,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途徑和方法,總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經驗。

3.構建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素質。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的教學內容、任務和要求,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相關理論和規律,總結出壹套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模式、教學技術和方法,以提高教師的綜合實踐活動素養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 上一篇:有哪些好聽的中文歌曲?
  • 下一篇:如何振興中國戲曲?請給出壹些建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