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是壹所辦學特色鮮明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國家職業培訓師資培訓基地、國家機電高等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國家技工學校師資培訓基地、山東省技師培訓基地、山東省骨幹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被山東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廳授予“文明校園”稱號。
學校創建於1955 65438+10月,位於風景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經十路388號,占地面積150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新校區位於長清大學科技園,占地1.4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總投資4.8億元。壹期工程將於2006年秋季竣工並投入使用。
50年來,辦學體制幾經變遷。1979至1984,組織“山東技師師範學院”。1989在勞動部和山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試點全國首家高級技工學校,走出了壹條通過正規學校培養高級技能人才的成功之路。2000年6月,經勞動部和省政府批準更名為“山東工學院”,是中國第壹所技工院校。2000年6月,省政府批準重建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截止2014年末,學院設有機械工程系、機械技術部、電氣及自動化系、計算機系、經濟管理系、基礎系六個系。設有機械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焊接技術及其自動化、金屬切削、機械裝配與修理、電氣工程、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藝術設計、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商務、物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文秘等20多個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是全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試點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是山東省高職院校示範專業。學院擁有機械制造實訓中心、數控技術實訓中心、焊接技術實訓中心、電氣技術實訓中心、計算機中心、多媒體校園網、兩個實習工廠等良好的技能實訓條件和教學設施。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OSTA計算機信息技術考試站、ATA特許考試站等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站。我院畢業生通過院內考試鑒定,考試合格者可獲得“兩高雙證”(高職高專畢業證和高級技能職業資格證書)證書。
學院擁有壹支業務精湛、理論和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其中教授、研究員11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144人,中國職業協會會員1人,全國及山東省優秀教師17人。2004年,又有15名青年教職工獲得技師資格,其中6人獲得“富民興魯勞動獎章”。
該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先後開發、研制生產了硬質合金刀片、工具磨床系列和感光、化學造紙等大型生產線的成套加工設備50多個品種,取得國家級、省級科研成果30多項,填補國內空白10多項。
50年來,學校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學生近12000人。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批素質好、技能高、能力強的高中級技能人才。在首屆全國青奧技能大賽中,兩名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兩年來,全國技能大賽10前五名。在山東省表彰的100名在2004年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山東省技術能手”中,我院有23名師生(教職工12,學生11)榜上有名。12學生取得技師職業資格。我校畢業生受到企業和社會的歡迎和青睞,當年畢業生就業率壹直保持在95%以上。
建院以來,我院積極拓展辦學思路,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辦學,基本形成了以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為重點,涵蓋成人教育和職業資格鑒定,集教學、培訓、科研、鑒定、生產為壹體的辦學特色。
山東工程技師學院
山東工程技師學院是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直屬的副廳級事業單位,由省委高校工委管理,省財政廳全額撥款。是培養職業院校高技能人才和實踐型教師的高新技術學院。擁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和山東省職業介紹中心分中心,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就業介紹於壹體。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養聯席會成員單位,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和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規劃建設的“魯西(魯西)公共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學院創辦於1965,截止2014年末,在校生17000人,培養層次為技師、高級技師和兼具高級工和大專學歷的“雙高”人才。材料科學、經濟管理、自動化、機電工程、交通運輸與駕駛培訓部、基礎部等7個系,14個專業。
現有專兼職教師465人,其中副教授(高級講師、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以上占40%,專業教師中70%以上為“壹體化”教師。有八個超壹流的培訓中心和先進的教學設備,滿足各專業的教學需求。
校企結合緊密。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校企合作體系,成立全省首家校企合作集團,全面承擔大企業技能人才培養,是國內校企合作的先進模式。
大學訓練的質量是突出的。堅持“質量第壹”的原則,按照新型產業工人的要求管理和培養學生,全面實施壹體化教學,在全省率先實施“召回制”,聘請十個省份的首席技師作為實習指導專家帶領教學,通過實施實訓產品化,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在全省和全國的各項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7年,大學生當選山東省“勞動之星”和優秀青年技師,在全省技工院校技能競賽先進組四次全部奪冠。三位同學進入全國賽10強,獲得“雛鷹獎”。6人獲得“山東省技術能手”稱號。
學院致力於為企業壹線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長期與省內外大企業保持著密切的天然聯系,就業渠道廣泛而穩定。學院設有山東省職業介紹中心分中心,與全省人力資源市場對接。與省內26家大型企業建立校企集團,實施“訂單培養”。畢業生供不應求,平均有兩份以上的工作可供選擇,當年就業率達到98%以上。幾年下來,很多都成了技術骨幹和管理骨幹。除了大企業就業,學生還有海外就業渠道。同時,每年都有部分學員被部隊選拔為“士官”,是部隊選拔士官最早、最多的機構。學院還建立了畢業生跟蹤服務體系,為每位畢業生發放終身學習卡。畢業生希望在培訓技能和水平時獲得優惠費用。
山東化工學院
山東化工學院是國家重點技工學校,直屬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管理,是全省最大的化工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創建於1974,前身為山東魯南化工技術學校,由原山東石油化工廳創辦。2001年5月,學校劃歸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直接管理,更名為山東省化工技工學校。2003年5月,學校經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準升格為高級技工學校,更名為山東化工高級技工學校。2006年3月,經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準,學校開始籌建“山東化工學院”。
截止2014年末,學校擁有兩個校區,占地面積近500畝,建築面積近65438+萬平方米。老校區位於山東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魯南化工園區,毗鄰兗礦魯南化肥廠、國泰公司等大型化工企業。新校區位於滕州市龍山東路文教區,距京福高速入口1華裏,環境優雅,交通便利。
學校現有教職工350人,其中教師260人。具有副教授(高級講師、高級實習指導教師)職稱的教師占在編教師總數的35%以上,研究生25人。形成了壹支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設有技師、高級技師、中級技師三個培養層次,截至2065,438+04,在校生近8000人。
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化工行業,服務化工行業”的辦學方向,為我省化工行業輸送了近兩萬名中高級技能人才,為我省化工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學校先後被授予“全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教學質量優秀單位”、“技工學校招生安置工作先進單位”等壹系列稱號。2005年,學校再次被評為“全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
目前,學校是全國化工技術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學校,化學單位主管學校,技術組副主管學校,全國化學教育協會華東合作組副主管學校。
教學設施
學校擁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建成了覆蓋全校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化工機械、化工工藝、化工儀表、化學分析等專業有實習實訓中心;擁有化工單元、合成氨工藝、尿素工藝、化工機械、化工自動化調節、儀表分析等大型實踐實訓裝置和模擬實習裝置;化工機械專業集流體輸送、儀表調試和自動調節以及泵、管道、閥門維修於壹體的綜合實習裝置,由學校自行開發,應用於各相關專業的校內實習。擁有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的大型化工企業兗礦魯南化肥廠是學校指定的生產實習基地。
專業建設
按照突出重點、貼近企業、優化結構、協調發展的專業建設思路,學校截至2014年主要設置了***15專業,如化工工藝、化工機械維修、化工儀表自動化、化學分析、化工鉚焊、化工維修水暖工、機電壹體化、煤氣與焦化、橡膠加工技術、微機應用等。2004年,化工工藝、化工機械維修被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認定為“山東省技工學校首批重點專業”,其中化工工藝被認定為“山東省技工學校首批名牌”。
培訓評估
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決定於2006年啟動全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計劃,其中省化工行業“金藍領”技師培訓基地就設在我校。2006年6月28日,10,山東化工“金藍領”實訓基地開班儀式暨山東化工首屆“金藍領”培訓班開班儀式在我校舉行。我校可為省內外化工企業提供化工工藝、化工機器維修、化學分析、電氣儀表等化工專業的技術培訓,各級短期崗前或在職員工。
依托良好的辦學條件,山東化工職業技能鑒定所就坐落在我校。鑒定所可承擔化工總控工、合成氨總控工、無機反應工、有機合成工、化工維修鉗工、化工維修電工、分析員、化工儀表維修工、水煤氣爐工、甲醇合成工等34個化工特有工種的初、中、高級工、技師的資格技能鑒定。
人員培訓
學校按照“面向化工、服務化工”的方向,始終把“強化基礎、突出技能、培養復合型人才”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
理論教學采用“目標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按照“講練壹體”的模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夯實了理論基礎。
實踐教學按照“理實壹體化”的模式組織,即學即練,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再通過學生在工廠(兗礦魯南化肥廠)的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為載體,為學生提供鍛煉的平臺,讓學生在參與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增長才幹。
安置和就業
畢業生的高質量贏得了用人單位的歡迎,省內外多家化工企業與該校建立了長期雇傭關系。建校以來,已有近兩萬名畢業生走上企業的生產壹線或管理崗位,在各個崗位上建功立業,成為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和技術骨幹,為化工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截止2014年底,學校在與企業建立長期雇傭關系的基礎上,積極推行訂單式培養新模式,拓寬了學生就業的新渠道。
發展前景
山東省是中國化工大省,化工企業2800多家,居全國同行業首位。隨著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化工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這為承擔著培養化工高技能人才重任的山東化工高級技工學校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學校將依托行業優勢,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截止2014年底,學校正在開展全省化工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全省石
化工行業“金藍領”實訓基地建設,計劃用三年時間將學校打造成山東省萬人規模壹流學校,為山東省化工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山東工業技師學院
山東工業技師學院(原山東輕工高級技工學校)是壹所以培養企業急需的技師和高級技師為重點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教育機構,直屬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學院擁有30年歷史,是山東省重要的產業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精神文明單位、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準的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所、韓國國際職業能力開發協會(IOA)濰坊國際教育中心、山東省技能扶貧重點培訓學校。學院老校區位於美麗的風箏都——濰坊市雨荷橋畔,東鄰雨荷風景區,北靠美麗的龔蓓大街,環境優雅,交通便利。老校區占地93畝,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在校學生6300多人。學院新校區位於濰坊市福巖山文化旅遊風景區,占地1.079畝,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投資1.5億元。新校區的規劃和設計由上海復旦大學和上海同濟大學承擔。新學校的規劃建設體現了教學與科研、實踐與培訓的和諧,突出了現代教育和風景園林的特色,融環境美化與自然生態的統壹於壹體。建成後,學院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校園和省內壹流的現代化技術學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48%具有高級職稱,形成了結構合理、人員穩定、
既懂理論又會操作的“雙師型”專業教師。由高校教師主編的造紙、印刷、微機的教材和參考書,分別由中國勞動出版社和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近50人獲得國家級或省級“優秀教師”、“教學能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學院現有20多個專業,其中造紙工程、現代印刷技術、數控加工技術、機械裝配與維修、計算機應用技術是省首批名牌專業。學院擁有近30個先進的教學實驗室和實訓室,實習工廠有數控加工中心、加工中心、鉗工實訓中心、焊接技術中心、造紙實習、印刷實習、服裝設計生產車間等。,並配備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系統、計算機校園網絡系統、教學管理和辦公管理系統、多媒體模擬演示教學系統等。,真正實現了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的根本轉變。
山東醫藥技師學院
山東省醫學技師學院,創建於1977,坐落在舉世聞名的泰山腳下,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管理,是由省財政全額撥款的副廳級事業單位。同時,還有山東省醫務人員中專學校、山東大學泰安函授站、山東中醫藥大學泰安函授站、山東中醫藥大學泰山醫學院教學基地、全國中醫藥專項工作鑒定站、山東醫藥工業第壹職業技能鑒定所,形成了集高中級職業技術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職業技能鑒定為壹體的綜合性學院。2004年5月被評為國家重點技工學校,2005年晉升為高級技工學校,2006年改建為山東省中醫學院,2009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改建為山東省醫學技師學院,成為全省唯壹的醫藥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截至2014年末,學院建築面積近65438+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年培訓員工5000余人。多年來,我院始終堅持“立足醫學、面向社會、突出特色、服務就業”的辦學宗旨和“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學理念,認真貫徹“強化基礎、註重實踐、突出技能、全面發展”的教學方針,逐步形成了“誠信務實、和諧創新”的校風。由於辦學成績突出,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醫學教育先進集體”、“全省職業技能鑒定先進單位”、“文明單位”、“泰安市園林單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副教授以上教師70余人。60多名教師獲得國家級或省級“優秀教師”、“教學能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高校教師主編的多種專業教材被確定為全國醫藥職業學院統壹教材。為了充實師資隊伍,學院堅持每年通過公開招聘和公開講座的方式,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招收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充實教學隊伍。同時聘請來自高校、醫藥企業、醫院等科研單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截至2014年底,學院已形成壹支結構合理、理論素養高、實踐操作技能強的“壹體化”教學團隊。
學院實行兩級管理體制,下設基礎系、醫藥營銷系、制藥工程系和生物工程系。專業齊全,開設中藥管理學、藥品管理學、中藥制劑、藥物制劑技術、化學制藥、制藥設備、藥品質量檢測技術、中藥資源開發利用、現代中藥技術、現代生物醫藥、食品保健品、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等近30個專業。
學院擁有多媒體教學系統和先進的教學設備,建立了以泰山為基地的GMP制劑實訓車間、生物制藥車間、化學制藥車間、中藥炮制車間、中藥標本室、模擬中西藥房、中藥種植基地和藥用植物野外實習基地,包括泰安延生堂醫療機械公司、延生堂藥房、吳芳中西藥房等校辦企業。同時在全省各地醫藥企業建立了校外指定實習基地。多年來,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探索技工教育的教學模式,突出“實用性、技能型”,把嚴格的學習納入教學管理的全過程,以“不讓壹個不合格的學生進入用人單位”為目標,註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依靠自身的辦學優勢和教學質量贏得了社會和企業的信任,不斷拓展生源渠道,學院規模進壹步擴大。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作為全省醫藥行業唯壹的技師學院,我院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解放思想,幹事創業,進壹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目標,強化管理,提高效益,逐步將辦學規模擴大到1萬人。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加強校企合作,著手在全省建立醫學職業教育集團,為學生就業創造良好條件。大力加強教學硬件設施建設,做大做強山東醫藥產業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設山東醫藥產業實訓基地,發揮學院優勢。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組織各種文體活動,豐富校園生活,陶冶師生精神情操,努力構建和諧校園,為全省醫藥經濟整體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山東技師學院
山東技師學院,直屬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創建於1980。是壹所以培養社會緊缺的技師、高級技師為主的全日制高職院校。
學院位於山東省省會濟南,壹座美麗的春城。擁有新老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600畝,建築面積22.5萬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近1.800人。設有機械工程系、信息科學系、工藝美術系、電氣工程系、汽車工程系、經濟貿易系、輕化工系等7個教學系,開設數控加工技術、模具制造與維修、機械制造與加工技術、計算機軟件工程、多媒體技術與平面設計、印刷技術、服裝設計與工藝、電氣技術、機電壹體化、現代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電氣技術、物流管理、電子商務。有省級職業技能鑒定所開展職業技能鑒定。
有550多名教職員工。其中專任教師386人,兼職教師75人,具有高級職稱或高級技師職業資格的教師272人,博士生1人,碩士以上學歷50余人,在省級以上技能競賽中獲獎的教師33人(其中省級16人,國家級17人),國家級技術能手、省級技術能手4人。山東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6人,初步形成了以承擔各專業學科建設、研究和攻關任務為主的專業帶頭人隊伍和以承擔專業技術專家集成教學任務為主的骨幹教師隊伍。此外,還有300多名外聘教師,全國勞動模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許振超等142名山東省首席技師被聘為客座教授和實習指導教師。
它擁有先進的教學設施和完整的公共服務體系。數控加工、機械加工、汽車檢測與維修、焊接、電氣、印刷、服裝、電子商務、生物技術等十幾個現代化培訓中心。,以及滿足各專業教學需求的綜合教室76個,總實訓面積3萬多平方米,設備總價值4000多萬元,校外實訓基地60多個。運動場占地35000多平方米,擁有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網球等體育設施和塑膠跑道。大學生餐廳、超市等生活服務設施齊全。
為適應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我們積極推進壹體化教學改革,不斷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經過多年的積累和努力,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我院師生先後在第二屆、第三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山東省第二屆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第十屆中國“華東獎”大賽、山東方正杯首屆排版技能大賽、山東省計算機技術技能大賽、2007年山東省勞動之星技能大賽、濟南市首屆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截至2014年底,學院已培養畢業生12000余人,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和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畢業生就業率連續三年超過95%,很多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2005年,學院被教育部等七部委評為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2008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和國家高技能人才“數控機床維修新技術”師資培養示範工程培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