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德州解放後,原本由德國天主教會創辦的崇德小學改組為建設街小學(相當於現在的年級1-4)。當時學校很小,只有兩個班,學校位於建設街中段。
1950學校擴建,改為建設街完全小學,分初中和高中(相當於現在的5-6年級)。同時,校址遷至路南。當時有東、北兩個院落。有十幾個班。
1960年,作為德州市(現德城區)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學校,試行五年制,南邊的大院也並入學校,學校規模逐步擴大。增加到26個班。當時陸家街小學、光明街小學、建設街小學是三所重要的小學。建設小學和陸家街小學有初中。那時候叫“兜帽”小學。這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70年代初,陸家街學校的小學與建設街小學合並。陸家街小學部分教師和校舍並入建設小學。以至於當時的建設小學橫跨建設街南北。規模空前,十個畢業班。當時的教室都是平房。學校操場很小。建設街南校區分為東院、南院、北院三個院落,住宅區與四通八達的小過道混雜在壹起。
1977“文革”結束後,建設小學被列為德州(今德州市)重點小學。當時重點中學的升學率連年排名第壹。當時向省重點中學德州壹中、德州二中、市重點中學德州三中(原位於迎賓路小學)輸送了大量優秀學生。
1978,德州壹中初中部錄取50余人(當時德州壹中面向全市招生200人)。學校現有1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00余人,教職工60余人。但此時的學校,依然是淩亂的院落,破舊簡陋的校舍。學校操場西邊的海子已經填好了,操場面積雖然擴大了,但還是坑坑窪窪的。操場上有壹個木制的籃球架。操場周圍都是居民區。
1990年,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校舍開始重建。中間的住戶搬走了,三個院落合二為壹。
1993年,壹棟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的宏偉五層教學樓拔地而起。但由於當時財政困難,教學樓南邊的操場當時很簡陋。今年學校在3月1993被評為“省級標準化學校”;10被評為山東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十年振興”。
學校大力開展課程改革,圍繞做人、學習、活動、創新的教育模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形成了活動教育、寫作教育、科技教育、大課間活動、校園文化、校園節(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和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書法、美術、科技、象棋、球類、輪滑)。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1998 10被授予“山東省中小學勞動技術(勞動)教育先進學校”;
2000年6月,10被授予“山東省21世紀中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實驗學校”;
2001年3月,被授予“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重點實驗基地”;
2001年8月,榮獲“全省青少年科普先進集體”;
2002年3月,被授予“山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實驗基地”。
2002年5月被評為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計劃重點課題“素質教育與學校體育整體改革試點學校”。
2002年8月被授予“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研究會實驗學校”
2003年,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它也被進壹步改造了。校門前的平房被拆,位於校園東北角的服裝廠被遷出。取而代之的是宏偉的校門和橫貫全校的四層綜合樓,涵蓋了舞蹈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圖書館、閱覽室和學生食堂宿舍。學校操場也從塵土飛揚的土操場建成了壹個漂亮的操場,有壹個圓形的塑料跑道,兩個小塑料籃球場和壹個小足球場。同樣在操場的東南角,放置了壹套健身運動器材。使學校不僅在教育教學軟件建設上發展迅速,而且在硬件設施上更上壹層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優良的校園環境。5438年6月+2003年10月獲“中國少年先鋒鼓樂團壹級分團”,獲“山東省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最佳組織獎”;
2004年,學校堅持以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核心,圍繞“讓師生有智慧”的核心理念和“把壹切做得精彩”的校風,形成了“敬德好學、務實求精、開拓創新”的良好校風和“喜學、思、求異、能言”的良好學風。學校秉承研究型學校戰略,承擔了十余項市級以上科研項目,旨在為每壹位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努力打造智能化、特色化的現代化精品學校。
2004年6月,65438+2月被授予“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2005年9月被評為“山東省模範家長學校”;
2005年,11被授予“全國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
2005年11被評為“德州市教育工會工作先進集體”;
5438年6月+2005年2月,被授予“省級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示範學校”;
2006年7月被授予“宋慶齡兒童科技發明示範基地”和“國家科學教育實驗基地”;
2006年8月,被評為“2005年山東省職工代表大會優秀明星單位”;
2006年11被評為“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
2006年2月,65438被授予“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
2007年4月,被評為“德州市依法治校示範校”;
2007年6月,被授予“市級綠色學校”;
2007年9月獲“山東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2008年5月,被評為“山東省家庭教育先進集體”;
2008年6月被評為“山東省學校藝術教育示範校”;
2009年2月被評為“山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5438年6月+2009年2月被授予“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會員學校”;
2010年7月,榮獲“全國十壹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2010 12榮獲“山東省三項活動先進單位”
2011學校註重細節管理,推動內涵發展,形成了“管理水平高、教育發展、教師快速發展”的可喜局面。名師工場、藍色工程、師德建設,使學校快速穩定發展。學校響應上級規定,嚴格控制班級數量,辦精品學校,讓教師更好地照顧每壹個學生,實現人民滿意的辦學目標。註重校園文化建設,使每壹個景點、每壹面墻都充滿文化內涵,並起到育人的作用,改造校園環境和辦公空間,使學校成為名副其實的花園、樂園、書院。同年獲得“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
2012被授予“山東省地震科普示範學校”。
學校的項目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家、省、市項目分別獲得壹、二、三等獎,教師撰寫的論文也多次獲獎。教師參與項目研究的熱情是前所未有的。師資培訓效果顯著。全國勞動美術優秀教師1人,齊魯名師1人,山東省特級教師1人,山東省教學能手7人,市、區教學能手20余人,湧現出壹支師德好、修養高、奮發向上的教師隊伍。辦學條件更加完善,校園網、校園智能廣播系統、辦公室、教室、功能室等硬件符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