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
二、央行發布“限貸令”!2021以來,48萬億房貸面臨“高壓線”
據央視新聞報道,2月31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將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和機構類型,設定不同階段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通知自10月1日起執行。
所謂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中資銀行,其房地產貸款余額比例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比例應符合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於監管部門規定的上限。
註意,新規分為兩部分:房地產貸款比例和個人住房貸款比例。
兩個領域的信貸流動都不能超過規定的限額,這是樓市將要面臨的兩條“高壓線”。
那麽,房地產貸款的“上限”在哪裏?
具體分為五大檔,每個檔有兩個上限,分別是房產貸款上限和個人房貸上限。先列出新規的內容,再分析出臺規定後對樓市的影響。
六大國有銀行(工農中建、郵政、交通)和國家開發銀行為第壹檔,兩檔上限分別為40%和32.5%,為五檔中最高。
招行、農發行、浦發、中信、興業等17中型銀行次之,兩個上限分別為27.5%和20%。
第三檔為中資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主要包括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大中城市和城市農合機構,兩檔上限分別為22.5%和17.5%。
第四檔為縣級農村合作機構,兩檔上限分別為17.5%和12.5%。
最後壹檔是村鎮銀行,兩個上限分別是12.5%和7.5%。
顯然,我們經常打交道的大型股份制銀行的條件是最寬松的,而城商行或者縣城、村鎮的小銀行的條件是最嚴格的。
如此細致、嚴格、細致的房地產貸款比例規定,2020年最後壹天出臺,2021第壹天立即實施,不給市場緩沖期,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當然,以前央行也有對涉房貸款比例的要求,但大多規定了壹個模糊的比例,或者通過突擊檢查來限制信貸的流向。
比如2003年銀發121號文件、2004年銀監發46號文件、2009年銀監發25號文件中,樓房必須滿足“四證齊全,自有資金30%,開發商具有二級資質以上”的要求,才能向銀行貸款,也就是所謂的“432”要求。
比如2015年末,央行推出MPA考核,新增房貸規模和房貸與開發貸比例指標。任何壹家銀行考核不合格,母親都不會給錢。
央行和銀監會認為這些措施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繼續提高銀行的價格,不能讓房地產得償所願。在我們的記憶中,真的沒有所謂的下發公文,分級,設置上限,讓整個市場有壹種壓迫感。
央行和銀監會為什麽要“放大”房地產貸款?
答案很簡單:房地產貸款占比越來越高,出現了“大到不能倒”的現象,束縛了整個金融體系。
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48.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8%,比上季末低0.3個百分點,連續26個月下降,前三季度新增4.42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27.2%,比上年同期水平低6.8個百分點
易綱行長前段時間發了壹篇論文,裏面提到房地產和金融資產是雙重關系。
壹方面,房地產是居民和企業的重要資產,居民和企業通過房地產融資對銀行構成負債。銀行的金融資產部分對應居民和企業手中的房地產。
另壹方面,以房地產為抵押的信貸快速擴張,會導致金融風險向銀行和地方集中,容易形成自我強化機制。
白蘭當時寫過壹篇文章解釋過,給妳舉個例子:A是買家,B是銀行,C是城市,D是房企。
c城將土地賣給房企d,c城獲得財政收入。
房企d將土地抵押給銀行b建房。
購房者A以收入和現金作為首付,抵押給銀行B,轉化為房產,房產是家庭最重要的資產構成。
因為房貸,B銀行的資產端不斷膨脹,居民房產實際上對應的是銀行的資產。
漲了,大家都高興。c的財政收入會越來越多,A的資產會越來越優質,可以再次抵押獲得更大的融資。B銀行的資產也很健康,很難有壞賬。d的規模繼續擴大,拿地會變本加厲。到處都是上千億的房企,壹片歡騰的景象。
但本質上,購房者A、房企B、城市C都將風險和杠桿轉嫁給了銀行B,壹旦樓市出現流動性危機,無人問津的城市價格崩盤,房產市值縮水,抵押物價值暴跌。銀行的資產端必然惡化,壞賬和集中兌付會批量出現。
據統計,2019年,香港房價收入比高達49.42倍,居全球第壹,而中國大陸為29.09倍,居全球第二。
相比之下,美國只有3.5倍,日本是11倍,反映出中國的購房負擔已經明顯更重,房價不可能再往上走了。
要知道,美國和日本都經歷過房地產的“硬著陸”。“地價稅”出臺後,日本經濟崩潰,經歷了“失去的20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最終需要全世界來買單。
房地產調控刻不容緩。
先說壹下新規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短期內(1-2年)影響真的不大。
郭盛證券整理了相關數據。從房地產貸款總占比來看,第壹檔中,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占比41.72%和50.01%,需要壓降1.7%和10%。
第二檔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均超額完成,壓降分別為6.8%、0.6%、1.2%、7.8%。
第三檔,杭州銀行、成都銀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青農銀行需要降低壓力2.7%、13.3%、10.5%、9.3%、7.7%。
可以看出,由於央行近年來多次申請降低房地產貸款比例,銀行超過的比例並不多。比如第壹檔,工行、農行、郵儲、交行都在“天花板”之下,額度沒有用完。
即使建行和中行的涉房貸款占比超限額,下壹步也要控制貸款增速,因為信貸總量壹直在增加。
分母增大,分子不動,即使超過10%的貸款上限,依然可以達標。
更何況銀行還有壹個過渡期。
住房相關貸款比例超過2%的,過渡期為兩年,比例超過4%的。業務調整過渡期長達四年,大部分銀行都能平穩落地。
但從長期(5-10年)來看,對購房者和房地產行業都極為不利。
關鍵詞只有壹個:長效機制。
以前控制的是現狀,控制的是銀行股。壹陣風過後,並沒有影響房產作為優質抵押物的“真香”地位。銀行、房企、購房者皆大歡喜。
現在的調控控制了硬指標、預期和信貸增量,想像以前壹樣把所有有價值的信貸資源投入房地產,但是沒有辦法。
房企“三條紅線”針對的是房地產的貸款需求。
銀行的“兩條高壓線”瞄準的是金融體系的貸款供給。
在抑制“需求”和控制“供給”的同時,用了很長時間才逐漸“熨平”房地產業快速擴張帶來的副作用,緩解金融體系對樓市的依賴。
江天陽有句名言:做大事有三個條件,第壹銀,第二銀,第三銀。
無論開發商的資金整合手段有多高,購房者突破限購限貸限售的能力有多強,沒有銀行持續的“白銀”支持,信用擴張的基礎就沒有了,說什麽都是徒勞。
所以央行壹開始就選擇2021發布“限貸令”,這是壹種態度“宣示”:房地產“去金融化”,我們是認真的。
2020年是近五年房地產最困難的1年,也可能是未來10年最好的1年。
3.哪家貸款公司的消息比較多?
妳好,只要是貸款機構,都有很多貸款新聞。妳關註哪個機構,新聞就多。
希望以上回答被接受。謝謝妳。妳得到了哪筆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