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安吉橋,位於省會石家莊東南45公裏處,是最古老的開肩石拱橋,以其高超的科學和藝術價值聞名中外。
安吉橋,位於趙縣以南的河上,因趙縣古稱趙州,又叫趙州橋,因橋為石砌,又叫大石橋。1961被國務院列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評選安吉大橋為國際歷史土木工程裏程碑12。
安濟橋始建於隋代黃凱十五年至大業元年(公元595-605年),由工匠李春監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這座橋堅固而宏偉。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該橋的設計完全符合科學原理,施工技術別出心裁。唐朝宰相張在趙州大石橋題詞中說:“造得奇,人不知其所為何物”。整體來說,是壹座單拱橋。拱門長37.02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石拱門。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而是像弓壹樣,橋面平坦寬闊,成為“平拱”,兼顧水陸交通,方便車馬運行。這座石拱由28個拱圈組成,每個拱圈可以獨立站立,形成壹個整體,便於單獨施工和維修。這樣的大跨度平拱對橋臺的水平推力很大,施工難度大。但橋臺是壹個又淺又小的普通長方形,厚度只有1.549米,由五排石頭砌成。其地基為亞粘土,承載力小。在這樣的地基上修建如此小的橋臺,如此大跨度的石拱橋,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橋拱兩端的肩部有兩個小拱。這些開拱減輕了橋身的重量,同時起到了減小流水沖力,加速洪水流動的作用。這個設計非常科學合理。在當時,這種敞肩拱的使用在世界橋梁建設史上尚屬首次,堪稱創舉。
2.安平橋
安平大橋長2070米。在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和南安縣水頭鎮之間的海面上,有壹座著名的石梁大橋叫安平橋,是目前中國最長的石梁大橋。因為這座橋長約5李龍,所以也被稱為五裏橋。
安平橋建於800多年前的南宋時期。當時安海鎮附近的海灣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與對面的水頭鎮貿易往來非常頻繁,用船運輸貨物很不方便。人們決定在這兩個城鎮之間建壹座橋。南宋紹興八年(1138)開始修建大橋,14年後,紹興二十二年(1152)正式完工。
安平大橋不僅是中國最長的石梁大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梁大橋。據1957調查,該橋長2070米,寬3 ~ 3.8米,橋墩314個。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對這座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古橋進行了大規模維修。現在橋長2251米,比橫跨長江的南京長江大橋主橋還長幾百米。為了美化這座橋,並為人們提供休息,橋上建了五個亭子,從東到西分別稱為水心亭(橋頭亭)、仲婷亭、宮廷亭、雨亭和樓亭。在水心亭上,有1副對聯,第壹部分是“世上有佛有佛”,第二部分是“世上無橋長此橋”,體現了安平橋的最大特色。五館中,仲婷館最大,寬10米,周圍有13塊重修的石碑。亭前有兩尊石刻宋代武士像,手握長劍,造型古樸。西端的橋亭也有清代重修的碑文。在橋的東端,250米處,有1座6角5層木質白塔。建造日期和大橋的日期差不多。同時,由於多年的山洪、臺風、地震的影響,橋上原有的欄桿立柱已經嚴重損壞。
安平橋完全由福建南部開采的花崗巖制成。每兩個橋墩之間,鋪設6-7塊大石板。板長8-11 m,寬0.6-1 m,厚0.5-1 m,每塊重約3噸,最大板重25噸。這項工程非常龐大。安平大橋的橋墩很有特色。設計師在不同的位置選擇了不同的橋墩形式。水深又急又寬的主港,采用船墩,兩端尖,減少流水阻力。在水流急緩的港灣航道中,采用鞋形墩,上遊側尖,下遊側方,有利於排水。矩形橋墩用於淺水流大的地方,以增加橋梁的穩定性。壹般橋墩間距6 ~ 8m,最長橋墩11m。
安平橋建成後,對中國古代對外貿易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800多年來,由於泥沙淤積,靠近岸邊的沙灘變成了陸地,變成了農田。1962年,郭沫若同誌遊覽安平橋時,題詩抒發人民情懷:
3.金水橋
中國的世界遺產。太和門前有壹條形似弓背的人工河,叫內金水河,河上有五座並列的石橋,叫內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前的人工河叫外金水河,五座石橋叫外金水橋)。內金水河水從紫禁城西北角的護城河引入紫禁城。向南、東、南曲折,或隱或現,或寬或窄,與故宮東南角外的護城河相通,全長2000多米。以太坊前的河段最寬,最規整,也最華麗。河底和河岸全部用白石砌成,河兩岸有漢白玉立柱和圍欄。
五橋中間最長最寬的金水橋是主橋,過去只有皇帝才能通行;左右四橋為客橋,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皆可通行。
五座石橋均為漢白玉,門柱和欄桿上刻有雲龍圖案。它們造型優美,精雕細刻,猶如雕琢的冰玉,橫臥在碧波之上,置身於周圍高樓的紅墻黃瓦之中,更顯優雅美麗。
4.盧溝橋
位於豐臺區廣安門外,距市中心約20公裏。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
盧溝橋位列中國三大著名古橋之首,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兩座是河北的趙州橋和泉州的洛陽橋。
歷史:盧溝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大橋跨越的盧溝渡口,是當時進出京城的唯壹通道。原有的浮橋、木橋等臨時交通設施已不能適應首都所處的交通狀況。於是修建了壹座經久耐用的大石橋——盧溝橋,原名廣利橋。
建築:盧溝橋為大型石橋,11拱,全長266.5米,橋面寬9.3米。橋身是由巨大的白色石頭制成的。橋墩建成船形,前面有壹個名為“龍劍”的引水尖,用來抵禦急流。這座橋建築設計先進,制作精良。
盧溝橋的建築裝飾也很獨特。橋圍欄由2,865,438+0根近壹米半高的崗哨與圍欄板連接而成。每個崗哨的頂部都刻著壹只大獅子,還有小獅子,形象各異,或隱或露。所以民間有句話叫盧溝橋獅子無數。據考古隊調查,* *共有大小石獅485只。
盧溝小月-燕京八景之壹。盧溝小月是燕京八景之壹,始於晉代。
在橋的東端,有壹座碑亭。碑為清代乾隆皇帝所書,正面“盧溝小月”,背面為盧溝橋詩詞。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盤踞在永定河西岸的侵華日軍以壹名士兵失蹤為借口,強行跨過盧溝橋在宛平古城搜索,遭到國民黨二十九路軍的拒絕。於是侵華日軍大舉進攻橋東,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
5.洛陽橋也叫萬安橋。
在洛陽城的東北郊區,洛陽河流入大海的地方。北宋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6),泉州刺史蔡襄主持修建。這座橋是石良港舉世聞名的巨型石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原長1200m,寬5m,有46個橋墩,500個橋柱,28個石獅,7個石亭,5個石塔。宏大的法規和卓越的技術。橋建在江海交匯處,水闊浪急。先輩們把筏式基礎和牡蠣固基礎作為中國乃至世界造橋史上的壹個創舉。洛陽橋在歷史上重建過兩次。首先,它由何明德忠縣的和尚李俊宇重建,並增加了三英尺。壹是1932,蔡廷鍇改建,鋪設鋼筋混凝土路面。現有橋梁長834m,寬7m,橋墩31m。石婷二世,壹個是仲婷;壹個是“全南佛教”的亭子。橋南有中慧寺,是為紀念蔡襄造橋功績而建。在橋的北面,有趙輝廟,供奉保護橋的海神,還有壹座真身廟,供奉依伯和尚為建橋鞠躬盡瘁。當這座橋建成後,人們用它的真人雕像來膜拜它。
6.廣濟橋
在潮州的東部,廣濟橋是中國著名的古橋之壹。建於南宋六年(1170),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兩段,東18墩,西65438墩。中段寬約100米。由於水流湍急,無法架橋,只能乘船擺渡。
明代宣德十年(1435),重修,加五墩,稱廣濟橋。在鄭德時期,又修建了壹個碼頭,共有24個碼頭。橋墩由花崗巖塊制成,這是中國橋梁建築中的珍貴遺產。中段18梭船連接成浮橋,可開合。當大型船只和木排通過時,可以解開浮橋中的舟艇,讓船只和木排通過。然後把漂浮的船放回原處。這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的帶活動開關的石橋。
這座橋在明代大修過五次,橋墩上建有24座形態各異的“瞭望塔”(已毀)。清雍正元年(1723),在浮橋兩端的石墩上安放了兩只鐵牛,牛背上刻有“鎮橋禦水”字樣,但已不存在。1958因交通需要,梭船拆除,改為直行橋。1980只重鑄鐵牛壹,把它放在橋上。正如民間諺語所說,“不達潮,則白走。”:去橋上是浪費時間。"
7.江東大橋
江東大橋古稱“湖渡橋”,始建於宋邵熙時期(1190)。為15孔梁式石橋,長1000m,寬6.6m,高30m。它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壹。江東大橋、泉州洛陽橋、晉江安平大橋、福州龍江大橋合稱為“福建四大石橋”。該施工技術在中國乃至世界橋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橋上最長的梁石26.6米,寬厚1.6米,最重的近200噸。如何在古代科技相對落後的條件下開采、搬運、豎立,至今仍是個謎。2001,該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漳州市久負盛名的江東大橋計劃於今年年底開始維修,總投資約654.38+00萬元。
8.龍江大橋
福清海口鎮始建於宋正和三年(公元1113),完成於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歷時十年。橋東西向為梁式石板橋,全長476米,寬4.6米。有40個洞和39個墩。橋用長10米,寬0.8米的大條石牢牢系住。橋頭還有壹對堅固的石塔,高五米多,保存完好。海口龍江大橋與龍海江東大橋、泉州洛陽橋、晉江安平大橋並稱為福建省四大古橋。1961被列為省人民政府文物保護項目。
9.十七孔橋
這座17孔橋位於寬闊的昆明湖上,長150米,寬8米。因17橋孔而得名,是園內最大的石橋。西接南湖島,東接壹條類似亭子的走廊,在東堤和南湖島之間飛行。它不僅是通往南湖島的唯壹通道,也是湖區的重要景點。
美麗的十七孔橋將昆明湖的水面分成不同的層次,千畝碧波盡收眼底。有了這座橋的參與,空曠空間的孤獨感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些都是景觀設計師的巧妙之筆。
石橋兩側的欄桿上,雕刻著544只大小不壹、形狀各異的石獅子。比北京石獅數量最多的盧溝橋多了59個。觀賞奇形怪狀的石獅,樂壹樂。
“廊亭”位於十七孔橋東橋頭南側,是中國現存古亭中最大的亭閣。故亭為八角重檐建築,故又稱“八方亭”。
十七孔橋上的匾額都是清朝乾隆皇帝寫的。橋的南端鐫刻著“修淩波”四個字,形容十七孔橋如壹道彩虹,飄揚在昆明湖碧波之上。橋北端有“紀靈燕嶽”字樣,十七孔橋被喻為水中猛獸,臥於水中如半月。橋北端的另壹副對聯上寫著:“虹臥石梁岸,長風不斷吹,浪歸青漿,明月照。”在優雅寧靜的夜晚,欣賞這座橋的風景更令人愉快。
10,斷橋
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眾多的橋中,她是最有名的。據說早在唐朝就有斷橋修建,胡璋的詩《論杭州鼓山寺》中就有“斷橋”壹詞。阿明王克玉《談習字湖拾菜》中有壹句妙語:“西湖之勝,陽湖不如陰湖,陰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世界上有幾個人能真正引領景觀!”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的雪期都很短,大雪天更是罕見。銀妝壹旦包裹,便會營造出與平時時間和景色大相徑庭的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