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低價出口貿易,其實就是中國加工貿易和三來壹補貿易的現狀。在全球經濟擴張形成的強勁需求環境下,中國在人力資源和規模生產方面的優勢逐漸體現。近年來,加工貿易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占對外貿易的60%以上,成為貿易順差的最重要貢獻者。而且這種趨勢短期內還會持續。但是,目前我國加工貿易以貼牌加工為主,因此有必要分析低價出口的利弊,或者說貼牌加工貿易的利弊以及對我國企業的影響。1,生產商企業優劣勢分析:與買方相比,供應商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不過采用貼牌的方式還是有利可圖的。(1)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近年來,國內家電等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市場趨於飽和。壹些國內制造企業為了開拓市場,給國外品牌做代工。增強企業的全球意識。(2)規模生產與成本降低現代生產中普遍存在規模經濟效應,即隨著產出規模的擴大,單位成本趨於降低。這可能來自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和固定成本的分配。如果企業本身有這個產能過剩,降成本的效果會更明顯。參與代工供貨意味著產出規模的擴大,不僅增加了產品的銷量,還降低了成本。(3)吸取經驗,改進管理。提供OEM的企業往往在OEM買家的產品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代工采購商可以在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產品開發方面有很強的實力。在合作過程中,OEM供應商可以在產品質量控制、成功控制和運營效率控制上按照買方的要求組織生產,具有先進的組織控制,來自於“幹中學”的經驗積累,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4)產品創新,增強能力如果代工產品是創新產品,供應商不僅能滿足買方的需求,還能以自己的品牌在國內外市場銷售。或者增加產品線長度,推出新產品;或者加深產品線的深度,增加現有產品的種類,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增加了企業的競爭力。對於買賣雙方來說,OEM模式不僅享有產品的整體競爭優勢,還擁有壹個最鮮明的優勢,即買賣雙方在市場內外的靈活性。只要任何壹方找到更有利可圖的方式,都可以隨時終止合同。從這個角度來說,OEM市場是高效的。(5)節省銷售投入企業面對國外市場時,由於地域廣闊,各國商業習慣不同,很難建立完全獨立的流通網絡。但是借用外企的銷售力量會方便很多。比如富士,理光等。對其在歐美的生產廠家和經紀人都采用OEM方式,減少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摩擦,減少了企業本應投入的大量銷售資金,使企業能夠適應海外經營。2.生產者企業的劣勢我國從事加工、生產、出口的企業大多是在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因此其市場大多在海外。現在隨著勞動力成本優勢的下降和行業生產規模的擴大,這類企業普遍面臨利潤率下降、發展放緩等問題,很多企業都在嘗試進行二次開發。然而,在思考和嘗試戰略發展時,這些企業有三個隱藏的不良癥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1)規模擴張——擴張背後的弱勢部分。外向型企業認識到多元化發展的陷阱,明確指出在初始階段繼續在原行業尋求發展,不會搞多元化。在如何在原有產業中謀求發展的問題上,這些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幾乎都是回答“擴大生產規模”然而,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加工型和外向型企業的生產利潤趨於下降,生產環節在產業鏈中的競爭地位也趨於下降;相反,細分市場的利潤率和競爭地位是相對上升的——所有行業發展到壹定階段後都會出現這種現象。比如家電行業,幾年前就遇到過這種情況,迫使家電廠商最終實施市場整合戰略,實現對市場環節的滲透和控制。雖然擴大的生產規模可以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但由於未能提高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其地位可能會更加被動,而且還會造成對市場環節的進壹步依賴。加工出口型企業在考慮在原有行業發展時,不能簡單地處理擴大生產規模的問題,在考慮擴大生產規模的方式時要特別謹慎,否則不僅不能增強競爭力,還會增加企業轉型或退出的成本。(2)成本優勢——成功背後的弱點我國外向型加工企業成功發展的關鍵在於其顯著的成本優勢。在形成成本優勢的因素中,中國勞動力價格的比較優勢是主要因素。然而,隨著中國這壹產業的發展,加工出口型企業的成本優勢正在被壹些相反的因素抵消。第壹,勞動力價格優勢對於壹個特定的企業來說是不可持續的,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勞動力價格的比較優勢肯定是日益減弱的。現在,由於勞動力價格上漲,許多企業受到利潤率下降的困擾;其次,由於勞動力價格衍生的成本優勢是我國加工出口型企業相對於其他國家同類生產企業的優勢,而不是我國某壹特定企業的獨特優勢,在國內競爭者範圍內,這種整體優勢並不構成特定企業的競爭優勢。現在,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特定企業的發展已經開始受到缺乏獨特競爭優勢的制約。顯然,對於具體的企業來說,必須通過其他方式形成自己獨特的、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就成本而言,通過高效的生產組織能力、物流系統改善能力、流程創新能力獲得的成本優勢,才能持續支撐企業的發展。加工出口型企業長期依賴勞動力價格優勢,不註重這種能力的培養。所以對於這類加工出口型企業來說,這個因素帶來成功,反過來又成為其進壹步發展的隱患。(3)代理出口——放松背後的沈重根據富思管理咨詢公司的調查,加工出口型企業對國外市場的依存度很高,有的企業90%以上的產品依賴出口。然而,伴隨著出口業績優異的,是這類企業脆弱甚至不完全的市場功能。原因是這些加工出口型企業在國外並不通過自己的銷售網絡銷售產品,而是普遍采取出口代理的方式,只和少數國外壹級代理商打交道。對於這些企業來說,真實的市場完全是壹個“黑箱”,他們把握市場終極需求、建立高效銷售網絡、靈活運用不同銷售方式的能力早已被拋棄。現在,盈利範圍開始向市場轉移,這就要求這些企業必須有很強的市場能力,否則在海外市場,自己的命運越來越被別人掌控,生存發展的風險越來越大。另外,很多加工出口型企業也準備開拓國內市場,這需要足夠的市場容量,僅靠壹級代理是做不到的。而外向型企業長期使用出口代理,忽視了自身的市場功能,市場功能的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對於加工出口型企業來說,代理帶來了收益,但同時也造成了企業市場功能的不完全,這將成為企業下壹步尋求更大自主發展的沈重“債務”。(4)反傾銷的麻煩由於貼牌生產出口產品的成本低於世界知名品牌,它們在發達國家銷售時往往會遭到反傾銷,因為當地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給中國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5)品牌缺失當中國企業為別人加工的食材越來越多,自己的品牌就會越來越少,這對中國的企業是壹個嚴峻的考驗。所以長期發展加工貿易,用低價出口換取外匯占領市場,並不是壹件好事。這會導致國內經濟結構單壹,國民勞動力素質畸形發展,也會對人民幣升值造成進壹步的壓力,也會給壹些國家出口逆差的理由。實質上就是要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生產自己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在國內打造幾個真正經得起打的知名品牌,使我國真正從貿易大國變成貿易強國。
希望采納為滿意答案
上一篇:戲劇結構主要有哪三種類型?下一篇:我身邊的法律故事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