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油田作為中國第三大主力油田(曾經是第二大),已有60多年的歷史,是典型的“老、大、特、老”國企。勝利油田(全板口徑)號稱有50萬職工家屬。問題中的勝利油田泛指勝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即十大采油廠等上市優良資產),在冊員工約20萬人,其中勞務派遣制員工應占50%以上。
勝利油田作為央企,在用工(定額)和工資(總量)方面實行“四定”機制,用工數量和工資使用由上級決定。勝利油田進入高含水期後,綜合成本(完全成本)越來越高。石油開采的成本幾乎是剛性的,所以要降低成本,降低人工成本就成了主要途徑。油田人工成本至少占石油開采成本的30%。
那麽,降低人工成本,壹個辦法是減人,壹個辦法是降工資。降低在職員工的工資是不可能的,那怎麽辦?最好的辦法是把員工分為三種身份:正式員工和勞動者、外包商。正式員工工資是工資總額,勞務人員工資是服務費,外包工工資是運營費,可以有效規避“編制、崗位、人員、資金”的限制。
這就是歷史背景:正式員工的工資只能漲不能跌。然後在招人的時候給他們壹半甚至三分之壹的工資,這樣就解決了用人和工資的問題。那麽按照上級部門的規定,勞動者只能從事三種工作(臨時性、替代性、輔助性),也就是說,從事采油、檢查井、作業、門衛、保潔等最辛苦的低薪職業。然後,這種工作又臟又累,又辛苦又低薪。誰想做?連農民都不願意做。
還有壹個歷史背景。自2010起,上級要求勝利油田減少正式職工人數,但不增加。因此,勝利油田只能招收主幹專業(石油地質、石油勘探、石油工程等)的應屆畢業生。),而普通專業和其他專業基本不招。就現在,勝利油田有50萬職工家屬,每年有2-3萬職工子女畢業後想找工作。在這2-3萬的孩子中,只有少數是學科專業的,80%都招不到,面臨員工的巨大壓力。因此,勝利油田拿出壹線崗位招聘勞動力,解決職工子女就業問題。那麽,問題來了。這些孩子都是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做了勞動者之後,收入比較低。久而久之,員工的孩子就不想回油田當勞工了。
使用勞動力嚴重影響了同工同酬。同樣的崗位,正式工年薪654.38+萬元,勞動者只有3-5萬元,而且都是幹臟活的,引起了勞動者的不滿。2016年,國家出臺了規範勞務派遣市場的政策,要求勞務人員比例不得超過用工總量的10%。有的銀行把勞動性質的櫃員變成了正式工,但如果油田也把幾十萬勞動者變成正式工,人力成本是無法承受的。於是,他們就把勞工變成了外包身份。
回答這個問題有三個關鍵點:
首先,勝利油田的開采成本居高不下,甚至與國際油價倒掛,他們的上級為了控制生產成本,不讓他們招正式員工。隨著員工老齡化,油田需要補充員工,只能招勞務人員。國家不允許勞務人員使用過多(不超過10%),於是改變身份,大量招聘外包工。
第二,油田使用勞動力和外包商的出發點是降低人工成本。如何提高勞動者和外包商的收入?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低薪勞動力,外包工作,年輕人當然不想去。如果要求油田給勞動者和外包商漲工資,生產成本將難以承受。所以,這真的是壹個兩難的問題。
第三,勞務派遣的模式,舶來品,實際上不符合國情。中國人不喜歡被人為劃分不同的身份。關鍵是不同身份享受的薪酬福利差別很大,產生了同工不同酬等矛盾。所以勞務派遣制和業務外包制都不是好的用工模式,應該廢除,以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