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瑪尼諾夫對19年末至20世紀初俄羅斯的社會現實不滿。羅氏壹生創作了大量各種體裁的作品。從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叛逆的傾向:《C小調前奏曲》和他的代表作《第二鋼琴協奏曲》背景陰郁,低音沈重,是猶豫和壓抑的寫照;《春潮》充滿青春氣息,活潑向上,表現了對即將到來的“春天”的渴望。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風格自始至終沒有改變,壹直遵循俄羅斯音樂傳統和音樂史上的莫斯科學派。柔和的旋律和深刻的內涵貫穿著俄羅斯獨特的音樂語言,綿長、寬廣、氣勢磅礴,處處體現著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精神。正是因為這種音樂特性,人們被他的音樂所感動和打動。雖然他的創作本質上仍然是浪漫主義的,但受到了20世紀氣息的影響,形成了拉赫瑪尼諾夫獨特的創作風格。與肖邦和斯克裏亞賓的《前奏曲》相比,拉赫瑪尼諾夫的創作更加短小精悍,織體也更加簡單樸素,體現了他內心精神生活中的瞬間感受。相對於肖邦的“即興”特點,拉普拉斯更註重思想內涵的思考。
若詩鋼琴前奏曲包括65,438+00首Op.23 (65,438+0903—65,438+0904)、65,438+03首Op.32 (65,438+0965,438+00)和65,438+03首op . 3 . op . 23和5在1901中的應用
拉普拉斯的《前奏曲》音樂風格豐富,織體多樣,在壹定程度上對教與學、訓練都是十分有益的。在演奏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和創作時期,並仔細分析樂曲的主題素材、基本調式和聲音類型,前面已經詳細介紹過。此外,他還發展和推廣了前奏曲的新的創作特點和技巧。
1.連續琶音演奏
Op.23和No.5壹開始是以進行曲的速度演奏的,但應該不會太快。因為音樂是從低音區開始的,所以演奏時需要使音調下沈,手指垂直下沈,才能得到音樂深沈、寬厚、寬廣的音響效果,和弦需要彈得整齊。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沒有明確的速度限制,可以豐富流暢的進行指法轉換。樂譜中主題素材的特點決定了使用合適的演奏方法。音樂的中間部分是壹個抒情的段落,速度變得比開始部分慢,特點是用左手連續彈奏琶音。演奏這壹段時,要提高手指的快速運動能力,盡量保持音型連貫。這種織體是掌握快速連續彈奏技巧的重要手段。通過手腕的靈活運用,可以起到壹定的手伸的作用。通過手腕的靈活運動,大幅度彈奏的琶音更加流暢連貫。同時,拇指的內移也需要手腕的配合,引導手指到正確的鍵上。此外,手小的演奏者還可以通過手腕的橫向和圓周運動來擴大活動範圍,演奏大跨度的琶音。手指技術完全取決於手腕的靈活性。
2.踏板和力度的使用
演奏中途可以適當使用踏板,任何作品都需要合理使用踏板。但演奏者要根據音樂情緒,分別對待,適當處理。由於擊弦古鋼琴的結構缺陷,巴洛克時代的作品如果不使用踏板來演奏各個聲部,旋律和音色在聽覺上會變得非常單調,但聲部會很清晰。19世紀以後,在鋼琴教學中提倡踏板的正確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逐點”踏板法。拉普拉斯在創作中大膽使用踏板,更好地展現了作品的浪漫與恢弘。
音樂的強弱差別很大,從pp到ff。拉赫馬尼諾夫本人強烈主張誇張和極端的動態變化。他很好地運用了典型的浪漫主義鋼琴音樂力度,如寬廣的力度節奏、強烈的力度對比、整體力度逐級上升並將其推向高潮等。這壹特點是浪漫主義風格在他的《序曲》創作中的具體表現。他在《前奏曲》中標註的力度標記比肖邦和他同時代的斯克裏亞賓要密集得多,可見他重視音樂的力度表達。這些力度標記是表達音樂內容,反映作曲家情緒變化所必需的。拉赫瑪尼諾夫《前奏曲》中的這些力度標記是他作品中最有特色、技術難度最大的地方。我們在演奏前奏曲中的強音時,要更多地使用大臂的力量,要深深地觸鍵。高潮部分的連續和弦需要相當的體力來演奏。強弱對比也需要手臂乃至全身的調動和控制。
拉赫瑪尼諾夫的24首鋼琴前奏曲無論是在音樂理論上還是在演奏技巧上都對鋼琴教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拉普拉斯鋼琴作品的學習難度和深度都很大,是我們所有鋼琴教師和學生的必修內容。
拉赫瑪尼諾夫是19世紀後期俄羅斯音樂大師中最後壹位晚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為後世留下了許多有影響的音樂作品,為俄羅斯和世界音樂做出了寶貴的貢獻。他作品中豐富的和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細膩的織體,總是以洪亮、堅定、慈愛的聲音湧動。他曾說:“作曲家創作的音樂應該表現他出生的國家的精神,他的愛情信仰和他喜歡的書籍和繪畫的內容,音樂應該是他的生活經歷的總和...我是俄羅斯作曲家,祖國決定了我的氣質和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