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天下第壹”的美譽。
桂林山水是指桂東北漓江沿岸的喀斯特景區,北起興安南至陽朔,以桂林為中心。地貌上屬於峰林溶谷和孤立的峰林溶平原,是亞熱帶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形的主要特點是,在河堤和平地上,聳立著奇峰,“田野皆平,千峰直上雲霄。”這些山峰有的拔地而起,比如孤峰,它就像壹根巨柱矗立在桂林市中心,高60多米。古人將其命名為“南天柱”。富博山坐落在河邊,有興風作浪的趨勢。桂林的山峰栩栩如生:像樹幹,像龍;如戰船,如芙蓉;似臥佛,似書童;比如把自己打扮得像農耕老農等自然雕塑。因此以其形象命名,如象鼻山、老人山、猴山、駱駝山、寶塔山等。美麗的漓江發源於桂林北部的廟兒山,由北向南流經石灰巖地區。泥沙含量極低。據測量,每噸水的含沙量只有67克,所以清澈見底,蜿蜒於千峰萬谷之間,倒映著青翠的峰巒和清澈的河水,河水猶如在畫卷世界中遨遊。洞穴幽雅幽深。桂林144平方公裏內有300多個洞穴,大小、深淺、形狀各異,其中蘆笛巖和七星巖最為著名。洞內石筍、鐘乳石、石柱、石簾琳瑯滿目,五彩繽紛。古人用“無山無洞,無洞奇,洞相連”來形容桂林的奇洞怪石。同時,洞內還有歷代詩詞、碑刻等諸多人文景觀,增添了更多的觀光內容和趣味性。
以青山、秀水、奇洞、美石為特征的桂林風景,可隨季節、早晚、晴雨的不同而變化成各種意境各異的景觀,令人流連忘返。難怪有人用“江洛帶,山如玉簪”、“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詩句來形容和贊美這裏的山水。
香格裏拉
“香格裏拉”壹詞源於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的歷史上,它被廣泛地稱為“凈王”的最高境界。在現代詞匯中,它是“伊甸園、烏托邦、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據藏經記載,它藏在青藏高原深處的壹個秘密地方。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繞,由八個蓮花花瓣狀的區域組成。同樣環立在中央的雪山,原名卡拉巴宮,居住著香巴拉王國的最高領袖。傳說中的香格裏拉是智慧最高的聖人。他們身材高大,有天生的力量。至今,他們仍然從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通過壹條名為“地球的肚臍”的秘密通道與世界交流,牢牢控制著世界。事實上,長期以來,這條神秘的“地球的肚臍”通道壹直是找到香格裏拉的關鍵,是到達香格裏拉王國的必經之路。
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The Lost Horizon)講述了康威(Conway)等四名西方人在戰爭期間從南亞次大陸壹個名叫巴斯庫(Basku,作者虛構的壹個國家城市的名稱)的地方被轉移到白沙瓦時,被壹名神秘的東方劫持者帶到香格裏拉藍月亮谷的神奇經歷。在小說中描述的整個香格裏拉,各種信仰和平共存,到處都有基督教堂、佛教寺廟、道教寺廟和儒家祠堂。人堅持中庸的原則,對任何事情都保持壹種中庸的原則,即使是為了幸福。香格裏拉是壹片自然風光——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財富——這裏有豐富的金礦和純凈的空氣,是所有美好的人類理想如美麗、清澈、安全、休閑、長途、滿足、寧靜、和諧的目的地。在這裏,其實香格裏拉已經成為了壹個理想的國度,有壹種和諧與寧靜。這部小說於1934年4月由英國倫敦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出版時,在歐洲引起了出版商和作家的意外轟動,並很快在美國、日本等國暢銷。小說出版後,立即被眼光獨到的好萊塢制作公司拍成了電影。這部電影風靡全球,主題曲《香格裏拉》在全世界傳唱。後來香格裏拉壹詞被香港-新加坡企業家郭氏家族買斷,成為酒店事務所,風靡全球,成為全球酒店品牌的最高象征之壹,印證了《失去的地平線》在人文上的重大意義。失落的地平線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消失的地平線》的偉大意義在於,它為西方文化價值觀植入了人間天堂的意境。正如《英國作家詞典》在評論《消失的地平線》時指出的,它的功績在於為英語詞匯創造了“世外桃源”——香格裏拉這個詞。從此,這個想象中的人間天堂成了“伊甸園”、“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
在這壹點上,東西方的理解大致相同,中國的“世外桃源”和“烏托邦”也是如此,都表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和平與和諧的向往。香格裏拉最早崛起於西方。首先,值得註意的是,《消失的地平線》寫於壹戰後,二戰即將開始的時候。此時的西方經濟並不是很繁榮,民眾普遍處於狂喜狀態,這從希特勒上臺的社會背景就可以證明。人們普遍希望富裕富足,但現實中卻無法獲得這種滿足感。這是壹種精神欲望。也是《消失的地平線》出現並引起轟動的深層社會背景。就像當今現實社會,人們對現實社會的向往和無奈,從反腐大片的熱播和清宮秘史中可見壹斑。題目離題太遠了。回到正題,首先要說的是:a、寧靜和諧是香格裏拉的主題,它是壹個很抽象的東西,可以存在於人的頭腦、想象和欲望中。但不壹定是真的。因為詹姆斯·希爾頓是作家,不是歷史學家,不是歷史學家。b、詹姆斯·希爾頓本人沒去過這個地方,他小說的素材來自洛克的探險照片、日記和美奧血統的記錄。說到這裏,不能不提到洛克。他是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植物學教授。他應《國家地理》雜誌的邀請來到中國西南邊陲進行植物學研究。他葬於中國20年代的中國麗江古城,卻被當地淳樸的人文、厚重的歷史、多元的民俗深深吸引。他待了近30年,直到解放前都不願離開。c、另外值得壹提的是,這部小說的結尾和中國的桃花源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西人四人離開後又想回來的時候,回不去,找不到老路。d、同樣值得註意的是,小說中提到了道教、儒家和基督教。佛教是不夠的,因為藏傳佛教在中國雪域高原廣為流傳。其中,道家和儒家可以說是中國特有的人文沈思。基督教也存在於中國的西南邊境。自19世紀以來,西方傳教士壹直在中國西南邊境從事這壹活動。今天,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壹些地方還有基督教堂,比如著名的茨中教堂。e .文中提到的香格裏拉是藏語香巴拉的音譯,文中也提到他的意思是寧靜美好,心中日月的意思與藏語香巴拉的意思完全壹致。
綜合以上幾點,現在的學者普遍認為,香格裏拉是壹個向往的地方,是心目中的理想國,未必真的存在,就像中國的桃花源壹樣。但它的原型是在中國西南的橫斷山脈,所以壹般認為滇川藏交界處的藏區就是希爾頓筆下的香格裏拉,因為洛克在這壹帶生活了幾十年。這個川滇藏地區的範圍壹般包括麗江、瀘沽湖、香格裏拉(雲南迪慶中甸)、梅裏雪山、虎跳峽、最後的香格裏拉(四川稻城亞丁)、瀘沽湖、貢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陽谷(四川得榮)、鄉城、芒康、昌都、波密、墨脫、雅魯藏布江。這壹帶的風景與《消失的地平線》中的描述大體壹致,尤其是書中提到的有特色的東西在這裏都能找到。如;梅裏雪山、稻城亞丁三神山等。但沒有具體提到某個地方。
現在雲南有個地方叫香格裏拉,是迪慶藏族自治州州府中甸在2001改名的。這並不是說書中提到的香格裏拉就在這個地方,而是當地政府為了發展旅遊經濟而做出的決定。說到這個香格裏拉,還有壹個奇聞: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不斷有消息傳出,在印度、尼泊爾等地發現了香格裏拉。,但後來被認為是對旅遊經濟需求的炒作,而不是嚴格的學術認證。雲南可以說早就認識到了旅遊業發展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比如1999年世博會。他首先要求中央政府批準香格裏拉更名。當四川政府意識到旅遊經濟的重要性時,香格裏拉的命名已經不可撤銷,於是四川政府把四川稻城亞丁的紫瓦鄉改名為香格裏拉鄉,這還不夠。還給稻城亞丁加了個前綴——最後的香格裏拉,這還不夠。還授予稻城亞丁香巴拉最正宗的名字,因為縣級市改名需要中央批準,擅自更改不好。這就是香格裏拉壹場家庭糾紛的由來和內幕。當然,那麽多的香格裏拉,也不要忘了當地出產的桃花源。當然,中國的桃花源更早,但在近代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未能影響世界經濟的時候,古代文化的開拓性優勢未必能被世界充分了解。套用中國的壹句老話,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如今,香格裏拉的美景已經深入到每壹個去過這壹地區的人的心裏。在這片雪域高原上,有舉世聞名的梅裏雪山、稻城亞丁三神山、壹望無際的高原草甸、風格各異的民族歌舞、獨特的民間傳統藝術、神秘的多元宗教文化,還有許多獨特的民族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理想中,總會激勵著人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香格裏拉。
天涯海角
票證描述:
散客65元,持有效證件的旅遊團隊或教師、60-70周歲老年人團體票60元;大、中、小學生優惠票,1.2-1.4米兒童實行35元;1.2米以下兒童、70歲老人、殘疾軍人、不隨團記者憑有效證件免費進入景區。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7點營業。景區觀光電瓶車15元往返。
交通指南:
自駕導航:
天涯海角風景區位於三亞市以西26公裏處的海邊,壹直延伸到馬嶺山腳下,這就是“天涯海角”的奇觀。
背包指南:
[1]有3路公交車到:
1.在市區任何壹個地方乘坐當地的2路、4路公交車到終點站,然後換乘泰和旅遊大巴(5元/人)。
2.可以在市內直接坐有“天涯”、“南山”字樣的公交車(3-4元)。
3.從市區打車(25-30元);包車(150元)。
自助提示:
從大門到南天壹柱約2.5公裏。在景區可以步行或者坐電瓶車,遊覽時間2小時。
天涯海角的氣候和最佳旅行時間;
三亞日照充足,夏長無冬,被譽為天然溫室和綠色聚寶盆。這裏氣候溫和,屬於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5.5度,年平均海水溫度25.1度,冬季最低海水溫度22度,適合四季潛水,開展各種海上運動。
最佳瀏覽路線:
進了大門,直奔海邊的八角廣場。沿著海岸壹直走到電瓶車的終點站,下了沙灘。沿著海灘走,妳會發現“南邊的海”和“南邊的天柱”。然後沿著海灘走大約300米,妳會發現“天涯”和“海角”石頭。回來的時候可以走“天涯路”林蔭小路。
景點介紹:
天涯海角景區位於天涯鎮下馬嶺山腳下,距三亞市區約23公裏,風景獨特。步入旅遊區,壹對高10余米、長60余米的藍灰色巨石從沙灘上拔地而起,令人印象深刻。兩塊石頭上分別刻著“天涯”和“海角”兩個字,意為天的邊緣和海的盡頭。這裏碧水藍天壹色,煙波浩渺,風帆點綴。椰林婆娑,奇石眾多,如畫。刻有“天涯”、“海角”、“南天是柱”、“海判南天”的巨石在南海海岸上鶴立雞群,為海南壹絕。
在古代,中國人認為世界是壹個圓的地方,而“天涯海角”在中文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盡頭,代表壹個遙遠的地方。因此,這裏被皇帝視為流放之地,許多犯了錯誤的官員都被流放到這裏。這片曾經荒涼而遙遠的土地,如今成了美麗而浪漫的代言。
當妳來到天涯海角景區,除了遊覽和欣賞自然和人文景觀,相信每個人都會引發各種各樣的聯想和感受,比如“月亮,現在長滿了大海,此時的天涯* *”的親情,“愛妳到天涯,陪妳到天涯”的愛情,“然而, 而中國持有我們的友誼和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獨自壹人在高樓裏看著世界的盡頭”和“同時被降低到世界的盡頭”的悲傷。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感的結合是天涯海角的獨特魅力。
三亞市沿海濱向西26公裏,到達馬嶺山腳下,這就是“天涯海角”奇觀。
這裏碧水藍天壹個樣,煙波浩渺,船帆星羅棋布,椰林搖曳,奇石林立。當時“天涯”、“海角”、“南天壹柱”、“南天壹”等巨石聳立在海邊,使整個景區如畫,美不勝收。
《南天柱》相傳為清代宣彤年間範雲梯所作。關於“南天柱”的由來,有各種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族的兩位仙女秘密下凡,站在南海指導當地漁民出海捕魚。王太後生氣了,派雷公電母去接他們回去,但他們拒絕了。他們化為雙峰石,被切成兩截,壹截墜入黎安附近的大海,壹截飛向天涯,成為今天的“南天柱”。
為什麽古人把這裏定為天涯海角?長期以來,它壹直是壹個難解的歷史之謎。近年來,經過多方調查,這壹歷史謎團被揭開。清朝康熙年間,開展了第壹次“帝都全景”的全國測繪活動,地點在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地圖南極的標誌。負責測繪的朝廷官員在這裏的石碑上刻了“海授南方”四個大字,“作為象征,必須永遠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旅遊區最早的石刻。
清朝雍正年間,崖州(今三亞)知府程哲在此刻下“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警備司令王毅在另壹塊巨石上題寫“海角”二字。從那以後,它就成了世界著名的風景區。
傳說“天涯”和“海角”兩塊大石頭也各有淵源。據說壹對熱戀中的男女來自兩個世仇的家庭,他們的愛情遭到了自己人的反對,於是被迫逃到這裏,雙雙跳海,化為兩塊巨石,始終相對。後人刻下“天涯”和“海角”兩個字,紀念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後來男女常用“天涯海角總會跟著”來表明心意。
天涯石天涯海角不僅有遠近聞名的摩崖石刻群,還包括歷史名人雕塑園、李芬寧夏風景區、沿海摩崖石刻和天涯路,具有原始、自然、古樸的特色。歷史名人雕塑園內有十幾座雕像,紀念為海南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在寧夏李芬景區,曼妙搖曳的椰子樹在明媚的陽光、清澈的天空和大海的映襯下,展現了該島獨特的熱帶風情。在海天自然風景區,海浪經年累月的沖刷,造就了各種各樣的雷磊奇石,傲然挺立在海天之間,笑傲風浪,見證著大海的變遷;登上樓梯,遙望遠方,只見大海浪高雲淡。穿行於綠樹成蔭的“天涯路”,觀石、賞花、聽溪,各種奇石異樹、山川河流、江河歸海等園林景觀營造出讓人流連忘返的生態氛圍和文化意境。
壹年壹度的三亞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將在天涯海角景區舉行,2008年是12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