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教師是在符合社會要求的前提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因此,教師在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時,首先要樹立堅定的教育信念,科學認識教育的戰略地位;正確認識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自覺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其次,從教師的具體工作場所來看,教師必須處理好各種關系。教師的工作實際上是壹種集體工作,因為任何學生的成功都是教師集體合作的結果。這就要求教師個體在工作中發揚合作精神,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此外,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長和社區的溝通和支持,教師必須積極真誠地協調與家長和社區其他人的人際關系。因此,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愛心、關懷、責任感等優秀品質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天然內容。最後,從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來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紀律和愛國主義教育時,其內容既要體現全民道德建設的要求,也要體現先進分子道德建設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在意識上把道德建設的廣泛性和先進性統壹起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顯然,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師德的內容更具有綜合性和先進性的特點。
(二)從影響空間來看,教師職業道德比壹般職業道德更廣泛。
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影響不僅僅指向學校裏的學生,還會通過學校和學生影響周圍的社區,甚至波及到更大範圍甚至全社會。未來,隨著教育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教育信息傳遞渠道的日益快捷和便利,教師與外界的聯系會越來越多,他們的思想、道德和行為會越來越直接地影響社會。同時,由於教師從事的是塑造人的靈魂、培養健康人格的事業,教師自身職業道德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學生的發展程度,進而影響著整個社會和民族的命運。因此,與其他行業的職業道德相比,教師的職業道德更受公眾關註。
(三)從影響的深度和時間來看,教師職業道德比壹般職業道德更深遠。
教師職業道德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是深遠的。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教師的職業道德可以通過物化這壹教育手段直接影響學生的心靈,影響學生人格素質的發展。這種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學生的在校期間,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壹生,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進步和未來。所以很多推崇老師帶來的終身教育的學生,畢業多年後依然會贊美老師。比如,毛澤東在給老師徐特立先生的壹封信中,說了這樣壹句感人肺腑的話:“二十年前妳是我的老師,現在妳還是我的老師,將來妳也壹定是我的老師。”與老師藤野先生分別多年後,魯迅依然懷念他,依然記得他的諄諄教誨。另壹方面,壹個缺乏職業道德的老師給社會和他人造成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英國哲學家洛克曾指出:“教育錯誤比其他錯誤更重要。教育中的錯誤就像錯誤的藥物。如果妳犯了第壹次錯誤,妳就不能犯第二次錯誤。他們的影響是壹輩子都洗不掉的。”可見,教師職業道德對人和社會的影響,是普通職業無法企及的。
(四)從道德行為的結果來看,教師職業道德不產生直接的功利利益。
壹般來說,教育是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間接活動。教育可以通過培養人才進入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直接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教育的這種特性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很難與經濟利益直接掛鉤。教師職業道德行為的結果對教師來說更多的是壹種精神上的愉悅,而不是直接的金錢和物質利益。但在某些職業中,從業者的職業道德素質確實與勞動者最終獲得的經濟回報的多少密切相關。換句話說,主體的職業道德越高,勞動者獲得的物質獎勵就越多。比如,壹個誠實的個體經營者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壹個註重質量,保持信譽的企業,可以為自己開拓廣闊的市場,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這種對比和反差並不意味著教師職業道德素質失去了價值。反而顯示了教師職業的高貴與偉大,教師可以從自己的職業中獲得高層次的享受。但是,與其他職業相比,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更依賴於教師自身的修養,其基本驅動力不是外在的物質利益,而是無私的奉獻和高度的責任感。
(五)從行為條件看,教師職業道德對工作者的心理素質有較高的要求。
教師將道德信念付諸實踐需要很多條件。其中,教師的心理素質關系到教師職業道德的最終結果。也就是說,與其他職業相比,教師職業道德的實施對其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心理素質也因此被賦予了豐富的道德意義。對於壹般人來說,心理素質中的很多內容沒有明顯的道德意義,也就是說,不涉及善惡、道德、不道德等價值判斷問題。比如對於工人或者農民來說,興趣是否廣泛,性格是否開朗,不會對自己的職業勞動、社會和他人產生重大影響,他人對他來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師職業的情況是不同的。教師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活動。教師對教育的熱愛和責任感,以及自身的知識、語言、行為、情感等。都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學生觀察老師,往往會產生“放大效應”。教師人格中每壹個微小而美好的品質,都會讓他們感到由衷的喜悅和激動;學生也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體會到愉悅和滿足感,表現出對老師的尊重和信任。相反,老師的每壹個無心的錯誤,每壹個瑣碎的瑕疵,都會讓學生感到無比的驚訝和失望,甚至會給學生留下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