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新課程改革中“教與學”模式轉變的探索:繼續教育中教與學的轉變

新課程改革中“教與學”模式轉變的探索:繼續教育中教與學的轉變

與以往的改革相比,這次新課改最大的特點是通過課程改革來促進“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使學校教學真正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過程。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直接關系到歷史課的成敗。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深刻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

歷史教學是師生交流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改進學生學習方法的前提。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手段,學習方法的改進是目的。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認真做到以下幾點:

第壹,更新教學觀念,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

蘇聯教育家莫納什·威利曾說過:“要想認真地進行教學改革,就必須從改革教師自身的心理入手。如果教師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變,也就是說,他們會用任何新教材去適應舊觀念。”因此,無論是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還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首要的是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

1.轉變教師角色,走向新的教師觀。傳統觀念是:“老師就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然而,面對新課程標準,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和混淆,而是知識的推廣和引導,學生學習的組織、合作和參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幫助和引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參與、組織和管理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做學生學習的好夥伴,建立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進壹步增強歷史教育教學的動力。

2.營造師生合作的民主氛圍,走向新的教學理念。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調查、思考、討論、交流、合作中學習,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全面開展實踐活動的教學模式——合作學習,它包括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合作學習”采用課堂教學與小組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

3.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走向新的學生觀。德國教育家斯普朗傑曾斷言:“如果教育只是向學生灌輸現成的知識,那麽培養出來的人是有悟性但沒有靈魂的;有知識,但沒有精神;有活動,但沒有道德欲望。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改變傳統的學生觀,不應該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和“容器”,而應該是知識的主動尋求者。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摸清學生的特點和特點,運用恰當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尊重和信任學生,構建平等、和諧、合作的師生關系,從而培養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壹代學生。

第二,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歷史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最終會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上,這是由教育的本質決定的。學習方式的改變必然導致思維方式的改變。如果思維方式改變了,就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新課程改革中,要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學習方式轉變為科學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盡可能地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歷史學習,投身於歷史學習,合理安排學習程序,采取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適合自身個性的形式和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為此,我在教學中經常給學生交流和表達的機會,比如課堂討論、辯論、歷史劇等活動。

第三,反思

1.課程改革的最終實施者是教師,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認識和提高。從本質上改變這些傳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法是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然而,“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在教育教學中隨處可見。比如,有的老師總覺得新教材的“體系”不夠完整,知識內容太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往往會不自覺地補充很多舊課本上的知識,以為可以多補多挖,可以體現老師的水平,在學生面前有底氣。殊不知,這違背了教育改革的精神,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些現象對壹線師生來說是壹個錯誤的方向,嚴重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2.歷史教學改革的主戰場是課堂,新課程理念的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教材的應用都是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來展示的。新課程實施壹年來,廣大歷史教師圍繞新理念、新課程標準組織教學,歷史課堂上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從形式上看,45分鐘的課上,經常有笑聲和高潮。看來我們的歷史課進入了新課標的最佳狀態。但是,經過認真的審視和反思,我發現壹些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表現為重現象輕本質、重形式輕實質,造成了課堂上的虛假繁榮。所以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從教學和學生的需要出發,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會遠離新課程的要求,最終無法實現教學方式的實質性改變。

當然,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根本改變不是壹蹴而就的。這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才能最終完成。

(作者單位:上海開元學校)

責任編輯:王文

  • 上一篇:有沒有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詞?
  • 下一篇:暑假裏的壹件事,日記300字7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