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旱地小麥品種“麥/玉/豆”三熟新模式的內涵及栽培技術

旱地小麥品種“麥/玉/豆”三熟新模式的內涵及栽培技術

南方14省、市、自治區是我國農業主產區,尤其是西南地區,丘陵山地旱地比例大,復種程度高,是我國南方典型的旱作復種農業區。長期以來,小麥/玉/薯,油-玉/薯,甘蔗/紅薯等。在中國西南旱地壹年種植兩次,壹年種植三次,年種植面積5370萬畝。近年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和飲食結構的改善,甘薯的生產地位逐漸由主糧型向雜糧型轉變。此外,種植、收獲、搬運等環節存在勞動強度大、儲存困難、效率低等問題,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新形勢下農民的需求,生產面積逐步萎縮。為滿足新時期農民對生產新技術的要求,實現農業增收增效,四川農業大學在總結“小麥/玉石/馬鈴薯”模式弊端的基礎上,與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站合作,形成了旱地高效生態復種新模式——“小麥/玉石/豆”。該模式經過近10年的研究、示範和推廣,初步形成了包括種子處理技術、品種播期調整技術、化控技術、群體配置技術和農機農藝配套技術在內的“麥/玉/豆”綜合配套栽培技術體系。2007-2008年被農業部列為優勢農產品(大豆)主產區的主要技術,被四川省列為壹號文件廣泛應用的新技術,四川省八大節水農業新技術新工藝,300工程中的主要技術。2007年種植面積達到261.3萬畝,平均畝產1.38 . 2公斤。2008年種植面積達到350萬畝,平均畝產達到118.3kg,該技術自2003年在四川省示範推廣以來,發展非常迅速,面積逐年增加,深受百姓喜愛。它對當地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在成為促進我國南方多熟制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實用新技術。

壹、“麥/玉/豆”模式的內涵

旱地新型三熟制“麥/玉/豆”模式是在集免耕、稭稈覆蓋、作物直播於壹體的條件下,以“麥/玉/薯”模式中的大豆替代甘薯進行連續套種輪作的復種制度,其復種模式為“小麥/玉米/大豆”。該模式作為壹種集抗旱減災、土地利用與耕作、保護性耕作與輕耕為壹體的新型旱地種植模式,體現了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可持續農業的內涵,促進了種植結構的優化調整,是旱地農業增產增收的重要技術措施。

“麥/玉/豆”模式具有“五變、四減、三增、兩惠壹升”的技術特征。五變:紅薯變大豆,間作套種,春播變夏播,稀植變密植,開溝起壟變免耕稭稈覆蓋;四減少:減少物質投入,降低勞動強度,減少水土流失,減少環境汙染;三個增加:加強抗旱,提高年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兩個好處:即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第壹,促進旱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麥/玉/豆”模式的優勢

1.新模式集免耕、稭稈覆蓋、直播技術於壹體,節省了勞動力和成本,實現了高效益,有利於農民增收,經濟效益顯著。據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站近三年的調查統計,新模式大豆平均畝產量為125.62kg,每畝產值為416.99元,而紅薯每畝原糧為221.29kg,每畝產值為290.6元,比紅薯高出126.39元。與“小麥/玉石/馬鈴薯”模式相比,新模式免耕稭稈還田後每畝節約5.9個工人,按每個工人20元計算,每畝可增收118元。種大豆比種紅薯每畝可節約種子、化肥、農藥15元。綜合來看,新型麥/玉/豆模式的經濟效益比傳統麥/玉/薯模式高259.35元/畝。

2.肥力和突出的生態效益。新模式采用免耕稭稈覆蓋栽培,有效減少了水土流失。研究表明,與“小麥/玉石/馬鈴薯”模式相比,新模式可減少土壤侵蝕65,438+00.6%,減少地表徑流85.1%。玉米和大豆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別提高了4.11%和7.29%,玉米的氮素利用率提高了39.25438+0%。此外,新模式中小麥、玉米、大豆三種作物在微區輪作,有效避免了大豆連作帶來的障礙,減少了病蟲害的危害,實現了增產增收。

3.緩解供需矛盾,社會效益明顯。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常年供需缺口2500萬t,2008年進口量達到3743.6萬t。近年來,四川省對大豆的年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產需缺口654.38+0.5萬t以上,以大豆間作為主體的新型旱地模式可以節省勞動力,降低勞動強度,可以緩解農村勞動力短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通過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提高大豆總產量,可以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緩解我國大豆的供需矛盾,改善人們的膳食結構,促進大豆產業和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4.抗旱避災,減災效果好據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站2006-2008年連續三年統計,在幹旱和地震災害條件下,全省大豆間作套種收獲面積分別達到654.38+0.294萬畝、2665.438+0.3萬畝和350萬畝,平均畝產654.38+0.2562公斤,表明新模式在四川。

三、“麥/玉/豆”模式的推廣應用前景

四川旱地面積比例大,復種指數高。現有旱地面積2738.7萬畝,壹年兩熟、三熟面積65.438+0.91.7萬畝,其中紅薯種植面積約65.438+0.2萬畝,鮮薯年產量約65.438+0.5萬t,隨著四川省生豬養殖由傳統散養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原有的用薯塊、藤蔓餵豬的習慣將逐漸被按四川省提供全國三分之二的紅薯產品原料計算,在紅薯產量逐步提高的情況下,可減少紅薯種植面積近800萬畝。此外,小麥-玉米、小麥-甘薯等壹年兩熟模式將改為“小麥(馬鈴薯)/玉/豆”三熟制,原有的夏、秋、冬豆為主的四熟模式將逐步優化為三熟大豆,發展潛力約200萬畝。因此,通過8 ~ 10年的發展,到“十二五”末,四川省套種大豆種植面積有望達到10萬畝,可產大豆約16萬噸,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2.64億元,節約勞動力5700萬人,節約尿素65438萬元。重慶、貴州、雲南、湖北、廣西等省(區)也將大豆與玉米套種成功。如果將現有的玉米生產模式全部發展為玉豆間作模式,我國南方大豆間作潛在面積為7202.4萬畝,每年可生產大豆1.1.5238萬噸,增收1.8679億元。

四、“麥/玉/豆”模式栽培技術。

1.標準開箱微區輪作采用帶狀2m開箱模式,1m(或1.17m)種植5行(或6行)小麥,1m(或0.83m)小麥收獲後種植2-3行大豆,第二種。

2.免耕直播,即收割小麥後覆蓋稭稈,免耕直播大豆覆蓋麥稭;玉米收獲後,直接砍下來,蓋空行。小麥播種時,實行免耕直播,玉米稭稈覆蓋小麥行。

3.選擇改良品種,選擇合理品種時註意三季作物的時空搭配。應選擇主莖發達、莖稈粗壯、籽粒大的大豆品種,如弓玄1、南豆12等。應選擇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小麥品種;宜選擇優質、高產、高抗(抗病蟲、抗旱、抗倒伏)、株型緊湊的中熟玉米品種。

4.大豆適時播種、合理密植。播種期為5月25日至6月15日。根據當地的天氣預報,應該在下雨之前或之後播種。播種前進行選種,剔除籽粒不全、斑駁、病斑的種子,用50%多菌靈5g/kg種子少量水攪拌溶解,然後均勻拌種,晾幹,播種。溝、草地播種密度為每畝6 000 ~ 7 500株,帶內行距0.33m,穴距0.4 ~ 0.5m;兩套土壤(及以上)每畝7 000 ~ 9 000株,內行距0.33米,巢距約0.3 ~ 0.4米..播種時,通過挖窩播種,種子與肥料分離。肥料施在靠近玉米的窩兩邊,種子撒到窩的另壹邊,每個窩撒5-6粒種子。播種後,蓋上細土。當它長到3片葉子時,幼苗要及時均勻分布,每個窩只留3株。

小麥的播種期為10結束至110開始。壤土和沙土用播種機播種,粘土用播種或挖坑開溝播種。播種時,先將玉米稭稈撈出,均勻播種後覆蓋,每畝耗種5-6公斤;機播,挖坑或切坑,穴距0.13 ~ 0.17m,行距0.2m,穴播8 ~ 9粒(穴留苗4 ~ 5粒),每畝留基本苗7 ~ 8萬株。

玉米要因地制宜及時播種,丘陵地區3月中旬播種,山區3月下旬播種。播種方法是播種或施肥移栽。播種或移栽時,麥帶兩側間距0.17 ~ 0.2m,行距0.6m左右,穴距0.4~0.47m穴留兩棵,每畝種植2800 ~ 3000株。

在播種前或每個季節的作物生長期,用化學除草劑或人工清除雜草。除草劑可選用25%左丹乳油80 ~ 100毫升/畝用於小麥、玉米,50%乙草胺乳油100 ~ 150毫升/畝用於大豆,30公斤水可均勻噴灑於田間。

5.科學施肥,控制大豆生長倒伏的方法主要是磷鉀肥,氮肥酌情施用。基肥為過磷酸鈣30 ~ 35公斤,硫酸鉀8 ~ 10公斤。視田間長勢,玉米收獲後追施尿素5 ~ 8公斤,開花期雨後個別長勢差的地塊可施尿素3 ~ 4公斤。小麥和玉米的施肥水平與“小麥/玉/薯”模式相同。

當大豆主莖長到5節(或分枝期)時,用30 ~ 60毫克/公斤烯效唑(或優康)或180 ~ 250毫克/公斤多效唑溶液,在莖葉上均勻噴水40 ~ 50公斤。在大豆初花期對個別仍旺的田塊噴施濃度為30 ~ 60毫克/公斤的烯效唑至40 ~ 50公斤水。

6.整個生長期要註意病蟲害的防治,適時采收,根腐病、病毒病、蚜蟲的監測和防治。壹旦出現癥狀,及時應用藥物進行防控。根腐病和病毒病嚴重的植株也要及時拔除,帶出田間丟棄。每畝用50%甲基托布津WP或65%代森鋅WPl00g對莖葉噴水50kg防治根腐病,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 ~ 30g或2.5%來福靈EC 15 ~ 20ml稀釋水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害蟲。小麥和玉米的病蟲害防治與“小麥/玉/薯”模式相同。

大豆適宜收獲期為黃熟至完全成熟,適宜收獲期為莢皮幹硬,曬幹後脫粒。小麥和玉米成熟時及時收割,為大豆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資源。

(通聯:雅安,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625014)

  • 上一篇:文山苗族傳統花燈介紹
  • 下一篇:月薪2萬到3萬的人都在做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