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原因、特點及影響;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特點及影響;德國法西斯獨裁政權建立的背景和法西斯政權的內外政策;日本法西斯獨裁政權建立的背景及其內外政策。
1.通過研究羅斯福新政措施對社會生產力恢復的促進作用,培養運用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辯證關系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2.通過分析美、德、日資產階級采取不同對策應對危機的原因,培養全面客觀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3.通過分析德國和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方式的異同,可以培養比較和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
壹.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
(1)原因: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主要原因:產銷矛盾,金融市場不穩定。
③直接原因:紐約股市崩盤。
(2)時間:1929 ~ 1933。
(3)特點:攻擊猛烈,範圍廣,時間長,破壞性強。
(4)影響:①加深了各國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各國采取了不同的對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2)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二。羅斯福新政
(1)背景:
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嚴重打擊了美國。
民眾對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不滿,羅斯福的口號“新政”贏得廣泛支持。
(2)目的:①直接目的:盡快擺脫困境,實現經濟復興。
②根本目的: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3)特點:采取政府全面幹預國民經濟的方法。
(4)內容:整頓金融;調整農業;工業復蘇法(中央措施);為救濟而工作。
(5)本質: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即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6)影響:①減少危機對美國經濟的損害,緩和社會矛盾,遏制美國法西斯勢力。②經濟危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第三,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成為戰爭策源地。
(1)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原因:①根本原因:經濟危機造成社會動蕩,壟斷資產階級要建立專政。(2)直接原因:納粹黨打著社會主義民族主義的旗號進行欺騙性宣傳。
建立:1933年,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歐洲的社會源頭形成。
國內外政策:
政治上:壹黨專政,議會縱火,鎮壓生產黨,迫害猶太人,種族滅絕。
經濟上:國民經濟的軍事化
文化上:控制文教,鉗制思想。
軍事上:廢除凡爾賽條約,擴軍備戰。
外交:退出國聯;1936德軍進入不設防的萊茵河地區。
(2)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起因:根本原因: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壟斷資產階級想建立獨裁政權。
直接原因:軍事部門法西斯勢力的推動。
編制:廣田弘毅於1936年組閣。
國內外政策:
內政:①獨裁,如禁止工人罷工,限制人民言論和結社自由。
(2)擴張,比如軍費的擴張。
外交:制定了侵略擴張的基本國策,形成了亞洲戰爭的起源。
(2)重點和難點
1.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影響
(1)羅斯福新政是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為克服危機而做出的政策調整。它在維護資本主義的前提下,部分調整了美國的生產關系,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特點是盡可能避免國有化的形式,盡量維護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同時,它采取了壹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來緩和中國的階級矛盾。
(2)新政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但在很多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直接影響:壹定程度上降低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社會的嚴重損害,促進了生產力的恢復,鞏固了資本主義經濟。
(2)間接影響:經濟復蘇緩解了社會矛盾,在壹定程度上恢復了人們對美國國家體制的信心,從而遏制了經濟危機導致的法西斯勢力,防止了美國走上法西斯道路。
(3)影響深遠:新政采取了國家幹預經濟的政策,開了資本主義國家加強經濟幹預的先河。它不僅成為近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開端,而且對其他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後,西方國家逐漸放棄了純粹的自由放任經濟政策,逐漸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宏觀指導。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壹步發展。
2.20世紀20-30年代郭關經濟繁榮與危機的原因分析。
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蓬勃發展,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原因應該包括:國內技術創新和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推動;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刺激和戰後相對穩定的政治經濟形勢提供了極好的條件。經濟繁榮的背後,是美國長期盲目投資,經濟比例失衡,農業蕭條,失業人數不斷增加。不斷擴大的供給大大超過國內外的支付能力,出現了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到了20年代後期,美國經濟陷入危機和蕭條,1929到1933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3.各國應對危機的措施及其啟示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反危機措施壹般分為四類:
(1)美國壹類:羅斯福新政(1933-1939)是在維護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的同時,加強國家幹預。
(2)英法:英國保護關稅,協調帝國內部關系,采用威斯敏斯特法案,實行帝國優惠制;法國調整勞資關系,改革稅制。
(3)北歐國家:社民黨和工黨執政的政府普遍實行被稱為中間道路的福利國家政策,實行就業保護,調整和擴大社會保險,以各種方式合作。
(4)德意日:加強國家對經濟的直接幹預,實行法西斯管理,推進國家經濟軍事化。
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的啟示:
(1)危機關乎盛世,居安思危。
(2)國際經濟關系的協調極為重要,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
(3)危機是雙重的:壹是表明資本主義的末日正在加速;二是倒逼政府改革調整的信號。
4.簡評大蕭條下的美、德、日走勢。
選擇: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獨裁。
理由:美國:①沒有封建社會的歷史,具有典型的資產階級民主傳統。②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強大,國家幹預經濟可行。美國雖然存在階級矛盾,但左右翼的力量不足以危及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4)羅斯福的個人角色體現了時代的需要。
德國:①德國有很強的封建軍國主義歷史。(2)德國經濟危機後,壟斷資產階級依靠軍事化復蘇的唯壹出路。整個德國社會對壹戰後的戰敗和《凡爾賽條約》不滿。希特勒訴諸民族主義和報復。(4)德國階級矛盾尖銳,革命迫在眉睫。納粹黨只是充當壟斷資本家鎮壓革命和發動戰爭的工具。⑤希特勒的個人角色適應了當時德國社會的“土壤”。
日本:①日本有著濃厚的封建軍國主義歷史,標榜“武士道精神”。(2)日本已經對中國、朝鮮、東南亞進行了侵略擴張,目的是為了轉嫁國內危機,利用經濟危機在更大範圍內擴大戰爭。(三)日本的階級矛盾尖銳,用法西斯勢力鎮壓革命是日本壟斷資產階級的願望。(4)軍事指揮部領導的法西斯勢力主導了日本社會。
影響:美國緩解了經濟危機,保護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德國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5.羅斯福新政分析。
A.羅斯福新政有什麽新意?
(1)新理論新政策
從自由主義到凱恩斯主義,羅斯福新政是凱恩斯主義的大規模實踐。
(2)新功能
盡量避免國有化的形式,盡量維護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同時采取了壹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來緩和階級矛盾。
(3)新的起點
是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把美國的私人壟斷資本主義推向美國式的、非法的西斯式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二戰後,這種模式被普遍采用,資本主義制度獲得了新的活力,成為進壹步發展的新起點。
B.羅斯福新政的精髓
羅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義。“新政”不僅不是法西斯,還起到了避免走上法西斯之路的作用。
羅斯福新政不是社會主義。因為它沒有觸及資本主義制度。
羅斯福新政是美國資產階級為了克服經濟危機,維護資本主義制度而做出的政策調整,起到了壹定的積極作用,充其量只能說是資產階級改革。
C.評價羅斯福新政
(1)羅斯福新政基本上是美國現代史上的進步現象,起到了積極正面的作用。它為壟斷資產階級維護資本主義統治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為後來美國等許多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政府所效仿。它的實施是對美國歷史上壹些資產階級民主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2)新政的作用只是暫時地、輕微地緩解了美國經濟中壹些經濟危機造成的嚴重局面,並沒有也不可能戰勝危機。新政實施的結果是鞏固和加強了壟斷資產階級在國民經濟和政治中的統治地位。它所包含的壹些向工人階級讓步的措施,不過是資產階級對付工人運動的壹種手段。新政實施後,美國工業生產指數逐年上升,這不是新政藥方的作用,而是資本主義經濟周期自發規律的結果。其中包含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策,對工人階級和革命事業危害極大。
(3)我們既不應該贊揚也不應該貶低羅斯福新政。它把美國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迅速而大規模地推向了美國式的、非法的塞西式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壹定程度上改善了勞動人民的處境,緩和了階級鬥爭,挽救並強化了美國壟斷資本主義制度。但其結果卻加深了資本主義的矛盾,造成了新的更深的危機。但不能說新政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農民和工人參加革命行動,因為當時美國不具備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主客觀條件。
6.比較德國和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的異同。
相似之處:①歷史原因相同。兩國長期以來都是專制君主政體,都有濃厚的軍國主義傳統,缺乏資產階級民主傳統;壹戰後,兩國的海外市場都受到限制,德國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日本在東亞的市場也受到打壓。
②利用機會相同。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為法西斯勢力在兩國的擴張提供了條件。這兩個國家的法西斯分子利用經濟和政治危機來擴大他們的權力,然後奪取政權。
③法西斯獨裁的性質是壹樣的。都是極端反動的帝國主義公開恐怖獨裁,對內獨裁,對外侵略擴張,形成了世界大戰的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引世界走向戰爭。
不同點:①法西斯政權建立方式不同。德國依靠納粹黨奪取政權,建立了法西斯獨裁政權。納粹黨通過欺騙性的宣傳,騙取中下層民眾的支持,拉攏軍隊,與壟斷資產階級勾結,勢力大增。然後通過法律形式,競選國會第壹大黨,然後奪權。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黨自下而上奪取政權後立即建立法西斯專政,而是依靠現有的天皇制和軍隊的法西斯勢力實現法西斯。軍事法西斯通過制造暗殺、政變等壹系列恐怖事件,擴大勢力和影響,策動侵華戰爭,進而自上而下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
(2)日本法西斯勢力的軍事總部內部存在派系鬥爭,所以日本法西斯專政比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的時間更長。
日本法西斯從壹開始就暴露了他們赤裸裸的對外侵略擴張的欲望。比如1927年田中義壹上臺,制造了“皇姑屯事件”,企圖占領中國東北。然後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確定了日本將滿蒙分離,侵略中國,稱霸東亞的政策。廣田弘成內閣通過的基本國策大綱,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進而稱霸亞太地區的侵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