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設計涵蓋了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傳統手工藝所對應的現代社會的所有設計範疇,包括工業設計、環境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更符合設計發展的需求和現實,更便於理順紛繁復雜的中國設計現象和快速發展的中國設計現狀,對中國設計實踐的發展有意義。[1]
(壹)中國風在現代設計中的具體體現
什麽是中國風?在我的理解中,中國風是以中國文化和東方生活方式為基礎,適應全球經濟發展方向的中國企業和產品整體形象,挖掘中國文化精髓,順應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時尚審美設計潮流。建立適合創造和維護這種形象的制度和環境,是塑造中國風格的關鍵。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越來越顯示出他的獨特魅力,給設計領域帶來了新的時尚風格。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設計師將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特征(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符號)運用到設計領域。
設計師利用傳統符號和民族元素結合原作品的文化特征或歷史習俗,而在早期的現代設計作品中,優秀的作品往往是那些結合了舊元素的作品。以建築設計為例,他們的設計風格通常體現在作品的形式或形象上,可以讓觀眾直接感受到這個作品中的中國元素。
早在1982竣工的北京香山飯店就是壹個成功的例子。貝聿銘沒有在以前的清代皇家園林香山飯店建造琉璃瓦屋頂,而是以現代形式融合了江南民居和傳統園林中的諸多裝飾元素。
當然,除了中國傳統建築中可以作為視覺符號的意象成分外,中國傳統建築中凝結的中國傳統觀念、意識和心理因素也被吸收到新建築中。傳統文化對社會群體的影響是巨大而潛移默化的。位於上海浦東的金茂大廈,由美國SOM公司設計,與中國人眼中的東方明珠相比,風格現代,反而更能讓人接受。或許人們通常不會去追究其中的原因——它的外觀與中國古典寶塔的傳統形象相似,這種視覺上不起眼的特點,在沒有文字宣傳的情況下,被中國人的潛意識所默許。
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圖案、傳統符號作為元素融入設計中,在現代外部造型和材料加工技術中凸顯傳統地域文化的人文特征和民族特色。通過各種文化符號,如中國的書法、篆刻、中國結、秦磚瓦、兵馬俑、京劇臉譜、皮影戲、武術、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籠)、龍鳳紋(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文、巴紋)。比如石榴象征多子多孫,鴛鴦象征夫妻恩愛,宋河代表健康長壽。“寒年三友”、“三羊開泰”等梅、蘭、竹、菊圖案也是比喻,用植物的某些生態特性來贊美人類高尚情操和品行的再現,表達對設計風格的追求。[9]
比如靳埭強為中國銀行設計的logo【14】(附圖1)就是壹個靈感來源於古代用紅繩綁錢的創意。中國古錢幣統壹於秦朝,是在“秦半梁”銅錢的基礎上改良而成。圓形方孔的形狀象征著古代世界的宇宙觀。漢字“中”由古老的錢孔和紅線組成,現代造型蘊含民族特色,凝練體現了中國銀行的信息內涵和視覺形象。標誌造型簡潔流暢,形象生動寓意深刻,變化簡約。漢字與古錢自上而下相連,中間斷開,象征著銀行與客戶相連,受益;空白象征壹個通訊平臺和兩部現代通訊工具電話;用紅色結的古錢,象征著中行與下屬機構的緊密聯系和團結。展現了中國資本、銀行服務、現代國際化的主題,以及誠信、規範、勤奮、高效的服務宗旨和以客戶為中心、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理念。標誌采用漢字“中”和圖形“古錢幣”的復合象征方式,極具中國風。正是兩者的有機結合,使得這壹標誌獲得了高品位的審美,成為現代標誌設計中的經典。中國銀行標誌設計綜合運用漢字和圖形的象征方式,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賦予其新的見解和認知,準確表達了設計內涵,收到了兼具民族特色和國際認可的完美效果,受到高度評價。它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最傑出的商標設計,在國際上獲得了許多獎項。從數萬件作品中獲得300件精選美國67項大獎尚屬首次。這個標誌已經在全國成千上萬的地點設立,甚至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和國外的分支機構。
我們的前輩在繼承民族遺產方面做了成功的嘗試。例如,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常莎娜、Xi·肖鵬、張其曼和袁潔瑩教授,他們為人民大會堂設計的作品都顯示出強烈的民族風格。【7】只要我們在設計中註意從傳統中吸取營養,就能設計出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作品,在未來的世界設計領域中,這將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成為與眾不同的未來設計強國。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創意的影響
傳統文化對設計創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設計師的思維方式和設計的形式體系上。
靳埭強的《中國人物》系列海報(附圖二)將古今兼容、繼承創新、塑造獨特個性的理念註入人物,賦予其現代感,使水墨的靈性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山、水、風、雲四個漢字通過微妙的“毛細與纖維的接觸”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展現了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不僅給人以審美享受,而且極具視覺沖擊力。這張海報獨特的東方文脈和直白的理念,展現了神秘的東方之美,將對本土文化的思考與對現代設計的理解巧妙地結合在壹起。中國書法中的山、水、風、雲,更像是畫而不是字,造型奇妙,氣魄昂揚,視覺沖擊力強,讓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它的特別之處在於,象征中國傳統文化的文房四寶,是由筆、墨、紙、硯四樣物品組成,分布組合在這四幅“字畫”中。實物與書法融為壹體,呈現流動的視覺效果,展現書法獨特的形式美和高度的文化功能。筆、墨、紙、硯等材料相互結合,蘊含著文化與自然之間的復雜含義。壹方面,文化依附於自然;另壹方面,文化也重塑自然,讓自然更容易被人類接受。在這裏,傳統“文房四寶”的物質生活被二次元文化詮釋,成為壹種活態,從沈寂中蘇醒,在情感的滋養下綻放出新的光彩。[14]
美國現代主義建築師賴特吸收了老子《道德經》中的空間概念,設計了流水別墅,這是與自然融為壹體、親近山水的建築精髓。再比如,中國古代八卦風水學中的許多科學理念,也為現代室內設計註入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和理念。
此外,上海“新天地”的整體設計是在盡可能尊重和利用上海老“石庫門”的居民風格和弄堂格局的基礎上,進行的壹次商業化、時尚化的改造和藝術創造。《新天地》試圖創造壹種融合了老上海消費文化和當代白領消費文化,以及具有歷史殖民文化魅力的本土和市民文化的“海派風格”(這也是上海老文化的壹部分,所以應該算是其本土獨特文化傳統的壹部分)。
“設計的內涵就是文化”,這是國際著名的汽車設計大師喬治?亞羅的觀點。[16]
中國的茶館是中國式的咖啡館,所以茶館裏的中國元素是最典型的。很多茶館還保留著明清風格,飛檐鬥拱,紅柱青瓦,雕刻精美,古色古香。茶館的內部都非常個性化。比如老房子茶館的老板就愛收藏古董。雖然建築本身不是老房子,但經過精心建造,非常接近明清風格。在空間上,利用園林的通透景觀,屏蔽虛實,重視傳統的園林建築手法,非常寧靜懷舊。茶室裏各種桌椅和幾案的墓誌銘完全不同,有明代的紫檀木,有清代的老紅木和櫸木,與四壁的書畫條幅相得益彰。
從“中國風”的現代設計來看,這類設計作品的創意是以中國元素為基礎的,而不是簡單地將這些民族符號和圖案作為視覺元素。強調的不是表面形式的“中國”,也就是所謂的“看起來像中國風的設計作品”,而是壹種內在的需要人們思考的中國傳統文化。總的來說,這種創意在作品中的體現不僅僅是表面上的“中式復古”,更是以設計作品的創意在作品的內涵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求。
第二,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融合中必須註意的問題。
總的來說,現代設計在精神和形式上表現出相當多樣化的取向。壹方面作為商業姿態出現,越來越成熟。另壹方面,它以對個性化、裝飾化、個性化、傳統化、民族化的追求,豐富和發展了現代設計中的自由主義精神。傳統以非傳統的方式在設計中的應用,導致了設計外觀上的視覺差異。
所謂的“中國風”藝術設計理論,絕不是壹種“復古”思潮,更不是對傳統狹隘片面的崇拜和推崇。它是在整個設計藝術界出現“國際風格”的現代主義思潮後,壹種多元化的強調傳統和本土的新設計藝術思潮。它強調的是:帶有民族文化符號的設計。讓有形的實物展現無形的境界,讓虛幻的精神文明遺產融入軟硬景觀的物質形態,實現精神文化的景觀化,讓設計自始至終貫穿人與自然、歷史和諧的理念,最終讓本土具有中國風的原創設計在融入中國元素和設計創意後走向世界舞臺。
現代設計中的“中國元素”或“民族特色”,不能刻意追求甚至拘泥於產品的外觀上,而應該是設計師了解民族文化後的壹種自然的情感表達[11]。
(A)拒絕片面的象征性中國因素。
隨著社會工業化的巨大進步,產品的功能和性能越來越相似,產品進入了差異化時代。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已經成為商家面臨的最直接的問題。“現代設計要服務於現實需求,中國元素的應用也要順應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如果結合不好,就容易流於象征和表面。”[4]
產品要有市場,產品設計要體現個性。但中國元素在應用過程中往往過於* * *性,導致缺乏個性。比如中國的元素有紅燈籠,京劇臉譜,龍,旗袍,中國功夫,中國紅。其實中國的元素遠不止這些。它們的內涵非常深刻和廣泛,它們的表現形式並不局限於特定的符號。
2003年,諾基亞推出了6108,它以壹把長劍的小雕像造型和手寫中文輸入功能成為當年最搶眼的手機。諾基亞6108之所以在工業設計上獲得成功,是因為中國元素在產品中的應用緊緊圍繞著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手寫輸入更適合數碼產品中漢字的應用。唱針的插入和取出被設計成壹個背上有劍的戰士。目的是加強手寫輸入的語義,恰當地表達和解釋這壹功能,內容和形式統壹,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這比簡單地在壹些手機上貼壹個中國圖案更深刻地體現了‘中國特色’。【3】中國元素的生動運用,給手機的時尚帶來了新的潮流。而國產手機中科健推出的K618的設計和夏新A6手機上的龍紋造型過於膚淺和形式化,市場反響平平。
因此,中國元素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要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基礎,離不開文化的支撐。象征性的、表面的中國元素,並不能充分體現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未必能給產品帶來真正的“靈魂”。畢竟這些元素不僅要體現在產品的外觀上,更要在生產、制造、消費、體驗的全過程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存在。
在我看來,沒有必要在設計過程中刻意強調中國元素,尤其不要為了“符號”而本末倒置,貼標簽。有些符號可以用,但不要牽強不是設計作品中帶有中國元素的設計才能稱為“中國風”作品。我們應該對中國悠久的歷史留下的精神和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這不是表面的符號那麽簡單,或者說是壹種傳統的內容。從科健推出的K618的設計和夏新A6手機的龍紋設計中,我們不難看出,設計中為中國元素所尋求的中國元素,並不是我們所提倡的“中國風”設計。同時,這兩款手機的市場銷量也告訴我們,國人對於設計中的中國元素還是比較理性的,並不是所有帶有中國元素的設計都可以。
(二)防止全盤西化和盲目照搬中國元素,盲目復古的傾向。
現在很多現代設計作品都是全盤西化,盲目照搬中國元素,純復古的所謂“繼承傳統”有著迅速“蔓延”的勢頭。如何正確理解中國特色設計的本質和精髓,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需求,為中國現代設計註入濃郁的時代氣息和鮮活的生命力,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1.全盤西化
全盤西化是思維貧乏的表現,冷漠是失職。當然,壹味復古也是死路壹條,正確的方式只能是發展創新。雖然我們無法逃避歷史,但至少我們應該直截了當地看待傳統。壹切偶然的、程式化的東西都被放到了該去的低級位置,以新的姿態出現,很少像那些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滑稽模仿。
在對西方文化的全面接受中,我們的傳統中國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消失,某種程度上只是成為了壹些節日的得體行為。用這種方法進行藝術設計,雖然會有很強的現代感、信息感和商業感,但是用不好會讓人感覺到中國文化魅力和民族基礎的缺失。正所謂“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中國現在的設計大量借鑒甚至抄襲西方。這只是壹種盲目的借用主義。我們可以學習西方先進的現代設計理念,而不必在形式上照搬。這種抄襲只會越來越丟掉自己的東西,跟著別人的步伐走。
2.盲目照搬中國元素,盲目復古。
傳統文化是壹個持續不斷變化的過程,任何發展帶來的變化形式都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人們意識中積累的思維方式。
但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所以我們不能籠統地繼承傳統,傳統也不能完全壹樣或者完全中斷和失落。應該是壹個揚棄的過程。過於強調“固守傳統”,不符合“國際化”的趨勢。
近年來,許多設計師開始提出“中國的設計”作為本土設計,他們的設計也確實反映了中國文化的風情。然而,越來越多的人盲目使用這些中國元素,產生了許多名義上的“中國式設計”,這些設計最初可以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但人們在長時間看到這些所謂的民族化設計後,開始琢磨其內在含義,結果往往並不樂觀。這種“中國風”“國風”吵吵鬧鬧,我們也不樂意看到。我們提倡的是在設計中將民族和傳統的精髓融入到作品中,創作出具有深刻理性和感性的作品。
“當全球化雪崩般到來的時候,最大的挑戰可能是我們能否找到鐵軌相互連接的地方,也就是東方與西方、現代與傳統、舊與新的微妙連接點”[12]——浪漫化與陌生化之間,全盤接受與全盤拒絕之間,沒有鴻溝。
第三,中國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展現獨特的古老東方魅力,實現新而不舊、舊而不舊的中國風,吸引更多人記住中國獨特的東方文化?我們的設計應該迎合西方的審美需求還是本土觀眾的審美態度?無論是全盤肯定還是全盤否定;是“更民俗,更世界”還是“其他”?我認為,只有將傳統思維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體現傳統文化最閃光的特征,才是帶有中國文化烙印的設計。以創意為附著,給中國黃金,變“中國制造”為“中國設計”。這就是中國現代設計意圖。
做中國式的創意設計,我們主張具有“中國風”的現代設計是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強調這種融入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對中國文化的深刻理解。經過中國化的處理和改造,講述東方文化感受的材料語言成為觀眾可以直接看到東方藝術魅力的視覺元素..
如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標誌[11](附圖3),沒有直接借用傳統的造型,而是運用了中國藝術中獨特的“似與不似”的寫意手法,恰當地傳達了“中國結”和“運動員”兩個形象。這個標誌不僅體現了中國的獨特風格,而且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設計重在創新,整體的模仿讓人覺得無趣,因為只看到模仿沒有創造。設計將藝術註入實用的物體。但是,優秀的藝術是不可復制的,是獨壹無二的。模仿他人的最大缺陷在於完全喪失了自我和個性,從而喪失了設計藝術本身,尤其是在對待傳統方面。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把傳統當成壹條長河,隨著它壹起流入大海,而是把傳統當成壹潭死水,甘願壹頭紮進深淵。我們不能總是滿足於並願意走前人的路,但我們必須總是勇敢地邁出探索未知的步伐。那麽,要等到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後,我們才能面對後人在思考我們傳遞給他們的固化的“傳統”時所提出的問題。只有當這壹天是新的和新的,它才會永遠持續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壹個不斷變化的連續過程,任何發展帶來的變化形式都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人們意識中積累的思維方式。事實上,只要歷史存在,人們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關鍵在於是否以揚棄的態度去轉型創新。
至於如何將中國元素合理運用到設計中,我認為首先要進行市場調研,明確產品定位,明確產品概念,最重要的是把握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其次,要研究深層次的文化特征,結合產品的特點和功能,提煉出某種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內容,並加以創造和挖掘;最後提出系統的整體方案,將“中國元素”巧妙地融入方案中,體現產品設計的整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