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完坡,村隊要處理牛。牛皮剝了留下,牛肉給社員。那時候家家人口多,糧食不夠,生活拮據。妳可以把它分成牛肉,煮熟,蘸鹽,或者填飽肚子。成員們把大框小框的牛肉去掉後,壹副完整的牛皮已經幹了。工作成員鋪牛皮,反復“牛皮鞭子,鞭子牛”。
我很好奇,就問大人們這是什麽意思,回答說把牛皮曬幹後,根據需要用小刀把它做成不同寬度的長條,然後用長條把鞭子包起來。原來鞭打牛的鞭子是牛皮做的。聽到這裏,我心裏壹陣難受,馬上對牛產生了憐憫和悲哀。我不禁想起古人說的“煮豆子,燒豆子。”如果牛知道自己抽的鞭子是用自己的皮做的,會不會生氣,會不會叛逆,會不會難過,會不會哭?
農業諺語有時直白易懂,有時又充滿發人深省的道理。牛也是動物,已經馴化成家畜為人服務。他們雖然不會像人壹樣說話,但是聽得懂人話,有感情。
牛有溫順、忍耐、肯吃苦的特點,也和人壹樣有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努力、無怨無悔、忠誠可靠。人們常常把牛和人的某些性特征聯系在壹起。如“甘為孺子牛”、“吃草擠奶”。還用“鞭打快牛”來形容壹種方法和手段,還用“低頭拉車不看路”來提醒壹些人員。
牛和其他動物壹樣,都在用生命為人類服務。人們喝牛奶,吃牛肉,穿皮衣,拎錢包,做皮沙發...久而久之,人們對牛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尤其是農業工具的現代化,牛的地位壹落千丈。現在,當妳去偏遠的山區,當妳聽到農民趕牛的喊聲或看到牛耕地拉車時,妳可以站在那裏看很長時間。
能說“牛皮鞭打牛”的人越來越少,自然和社會都在淘汰生物和事物。當社會變化進步的時候。能對牛的苦難和不公產生同情,也能證明自己內心的柔軟被觸動了。
以前生活離不開牛的奉獻和配合,現在生活離不開牛的奉獻和犧牲。人類主宰世界,也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希望我們善待自己,善待所有人,包括兩只大眼睛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