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
工筆重彩的傳統技法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唐宋時期達到頂峰。然而到了元代,由於文人畫的興起,工筆重彩畫逐漸衰落,但這種優秀的傳統繪畫無論在歷史上還是今天都有其不朽的作品。工筆畫的衰落還有壹個原因,那就是老畫師大多視力衰退,年輕畫師太費時費力耐不住寂寞,但物極必反。今天,我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的畫家從事工筆畫,這種繪畫壹定會復興。
王紅德、王宏崢和王洪超出生於河北滄州。都是年輕的工筆畫家。他們先是從我早年出版的《仕女畫研究》壹書中學習,然後又學習了很多歷代名畫,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三兄弟從1993年加入我們學校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期間長談,互相學習,其樂融融。他們勤奮好學的態度,遵循老師的原則,矜持不張揚,謙虛不做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讓我欣慰的是,兄弟倆很團結,很難得。十幾年來,他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了新的作品。在我看來,壹個是慚愧,壹個是高興。慚愧自己見識少,高興工筆畫被別人效仿。
洪德開始學習人物畫,後致力於花鳥畫的創作。由於在人物畫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花鳥畫作品更加純粹,簡潔,發人深省。更重要的是,他非常註重在生活中尋找素材,深入農村,對田間的壹草壹木進行精心雕琢和繪畫。每當他觀看自己的畫作時,都會有壹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沈甸甸、金黃的谷穗會立刻讓人想起農民的習俗,三兩只機靈的鵪鶉會給畫面增添另壹種魅力。他的《梨花雀圖》非常傳神飄逸。畫面中的麻雀真實生動,看得出來他在寫生上下了很大功夫。《朝露》這幅畫在壹池殘荷的頂上染了壹層蒙蒙的霧氣,與實際情況相對應,這也是他在重彩畫技法上創新的體現。
鄭宏和洪超以畫人物畫為主,也畫山水和花鳥,這使他們的人物畫更加豐富和和諧。鄭宏的《小水寒》描繪了燕太子丹送荊軻“風蕭蕭水冷,壯士壹去不復返”的悲壯場景。畫面中太子丹與賓客掩面而泣,荊軻昂首而唱,更加襯托出主人公義正言辭,視死如歸的現象。《洛神賦圖》生動地展現了曹植《洛神賦》中“滕文魚驚騎,鸞同死”“六龍皆在壹處,載雲載車”等場景,也體現了作者的文學素養。
洪超的《唐雲》系列將敦煌飛天的形象用在背景上恰到好處,線條流暢,構圖生動奔放,實在是工筆畫的傑作。“廣廈”是現代材料的作品。畫面中,層層高樓在琵琶女身後被淡色襯托,不禁讓我們想起杜甫的詩句“廣廈千萬間,是天下貧民的大庇所。”這不正是我們今天生活的真實體現嗎?
在技法上,他們不斷創新,將現代技法與傳統巧妙融合,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使這種傳統繪畫更加典雅、豐富、典雅。他們的作品構圖嚴謹,疏密有致,色彩淡雅,絢爛而不俗;線條剛勁,富有彈性,這是用筆的精髓。
老話說“三人同心,其利斷金。如果他們團結起來,他們會聞起來像藍色。”祝三兄弟永遠團結壹心,不斷創新,長期堅持工筆畫技法,祝妳們團結勤奮,勇於進取,在工筆畫領域永遠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