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舞蹈的特征
瑤族民間舞蹈非常豐富。據調查統計,廣西瑤族民間舞蹈遍布廣西60多個縣的瑤族村寨,有20多種舞蹈,100多個節目。從瑤族民間舞蹈的內容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壹是紀念和崇拜祖先的舞蹈;二是宗教祭祀舞蹈;三是節日習俗舞蹈。
這些舞蹈富含民俗文化意識,具有明顯的民俗特色,是瑤族民俗文化孕育、誕生和哺育的結果。考
瑤族舞蹈的特征
瑤族民間舞蹈非常豐富。據調查統計,廣西瑤族民間舞蹈遍布廣西60多個縣的瑤族村寨,有20多種舞蹈,100多個節目。從瑤族民間舞蹈的內容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壹是紀念和崇拜祖先的舞蹈;二是宗教祭祀舞蹈;三是節日習俗舞蹈。
這些舞蹈富含民俗文化意識,具有明顯的民俗特色,是瑤族民俗文化孕育、誕生和哺育的結果。考察瑤族傳統舞蹈的民俗特征,除了上述與生產民俗、節日民俗、信仰民俗相互依存、關系密切的特征外,在形式上還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從舞蹈動作來看,瑤族舞蹈具有原始的民俗文化特征。瑤族傳統舞蹈壹般動作簡單,風格粗獷,舞姿嫵媚蒼勁,歡快豪放,舞到高處,有圍觀者吶喊幹預,氣氛極為熱烈。比如“長鼓舞”的表演,壹般都是和自己的表演動作、程序動作融為壹體,形成獨特的表演節目。在行動上,短、穩、顫是相同的特點。
短,指蹲腿。人們評判長鼓舞好不好,要看它短不短。穩就是穩定有力的舞步。震顫是指膝蓋的上下振動。抖的時候強拍下,弱拍上。搖晃必須有力且有彈性。舞步方面,采取三步七星,形式為跪彎,顯示了宗教舞蹈的固有特點。從瑤族民間舞蹈的動作可以看出,瑤族民間舞蹈的特點與瑤族民間宗教祭祀活動密切相關,它是由瑤族民間宗教祭祀活動演變而來,是民俗文化的再現。
其次,從舞蹈道具來看,具有民俗文化的樸素性特點。民間有“瑤不離鼓”的諺語,可見鼓在瑤族舞蹈中的重要地位。鼓是長鼓舞和銅鼓舞的主要道具,鼓本身是祭祀瑤族祖先盤瓠的工具。
舞蹈《趕羊作鼓》表現了這樣壹個傳說:瑤族的祖先盤瓠(王磐)有壹次進山打獵,在追趕壹只山羊時,不幸被壹只掉下懸崖的山羊咬死。潘虎的兒女(六男六女)進山找父親。他們發現潘虎的屍體掛在懸崖上的泡桐樹上,於是把泡桐樹砍倒,把樹幹挖空做成長鼓。射山羊,剝山羊皮,蓋鼓面,打長鼓紀念潘虎。顯然,長鼓是瑤族民間祭祀活動中的工具,也是瑤族的崇拜對象,是瑤族祖先崇拜的遺存。瑤族民間文化正是借助於民間舞蹈得以體現。
第三,從舞者的角度來看,具有民間文化的草根性特征。以前,瑤族民間舞蹈的表演者都是由老師扮演,或以老師為主,配以歌手、歌手、樂師。
這些教師、歌手、歌手通常生活在瑤族的基層,與廣大瑤族人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鞏師傅的舞蹈和瑤族節日的舞蹈是鞏師傅的典型表演。表演儀式由大師主持。
在齋戒活動中,功曹舞、招兵舞、三元舞、龍王舞、九郎舞、花王舞等都由師傅表演,以特殊的舞步和動作,展現了師傅神靈附體的神秘意境。
禁欲之舞是由老師指定的人跳的。這些過去以娛神為主的瑤族傳統舞蹈,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為娛人,表演者也從教師、歌手、歌手發展到普通藝人和群眾,從而使瑤族舞蹈演員的草根特征更加充分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