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出我的答案:實體店沒有逆襲的可能,未來是電商和實體店結合的發展趨勢。
壹個
我們再來看看消費零售領域的電商和實體規模對比。這樣會直觀的顯示出電商和實體店在社會零售總額上的大小。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18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0987億元,其中網上零售額為70198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8.4%。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可以看出,實際上實體店銷售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81.6%。其實實體店還是占大頭的,沒被打過。怎麽會有反擊?
二
對於大多數人的直觀感受來說,大型實體店日漸式微是不爭的事實,但實際上,社會消費需求在逐年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社會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8.8%,2018年達到76.2%,消費支出從2017年的36.6萬億上升到38.09萬億。那麽影響實體店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呢?租金成本是關鍵。商鋪租金每年上漲約5%至8%,成為商家生存發展的最大負擔。
三
與此同時,電子商務的運營成本大幅增加,也成為產業發展的負擔。第壹個問題是人工成本。我用兩張圖來說明人力成本上升的問題,分別是前程無憂發布的2017和2018人力資源白皮書。
結論:幾乎所有行業,年平均工資漲幅都在5%以上。電商行業薪資漲幅高達10.7%。
揮霍
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的另壹個因素是,電子商務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流量渠道被少數平臺運營商牢牢掌握,導致商家的營銷成本逐年增加。作為中小型電商企業,選擇入駐的平臺很少,如天貓(淘寶)、JD.COM、拼多多、唯品會等。另外,小的網絡交易平臺因為流量太小,缺乏選擇價值。我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到壹些電商企業,他們的流量營銷成本壹般占業務量的30%到50%,限制了電商企業的發展空間。
五
未來是電子商務和實體店結合的發展過程。
物流行業的完善和5G時代的到來,將進壹步加速消費市場要素的整合和緊密化。單純的電商已經無法生存。同樣,現在的實體店完全沒有網絡元素也無法生存。妳想象不到實體店不能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支付。很多超市圍繞本地化做了自助下單和正規送貨上門服務。同樣,JD.COM和天貓正在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閉環市場。
實體店和電商不是對立的,而是同壹消費市場的不同形式。對於未來的商業形態,電商和實體店的界限可能會越來越模糊,最終會融合在壹起,形成新的商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