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社會結構是指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在內的壹切基本社會活動相互聯系的總狀態。它是相對於社會進程而言的,對整個社會系統的基本特征和本質屬性的靜態概括。在各種基本社會活動中,社會經濟結構對社會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和制約。
社會的經濟基礎具有將其他社會領域結合成壹個有機整體的功能。剩下的就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各種意識形態。
上層建築的各個部分相對獨立、穩定,並對社會經濟產生動態反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社會經濟結構。當然,對於人類來說,影響社會的是經濟,而對於其他動物來說,影響社會的是勞動分工和生產生活資料的分配。
從狹義上講,社會結構是指主要社會地位群體因社會分化而相互聯系的基本狀態。具有這種地位的群體主要包括:階級、階層、種族、職業群體、宗教群體等。在階級社會中,階級結構是認識其他群體地位和作用的基礎,階級關系決定著整個社會和各種社會群體的發展方向。
擴展數據
社會結構是根據社會需要自然形成或人為建立的,社會結構運行的過程也是社會結構發揮其社會功能的過程。當社會結構的運行遇到某種障礙或產生某種病變時,社會結構預定的社會功能就會被破壞,或者功能萎縮退化;要麽功能扭曲,偏離預定軌道;要麽功能嬗變轉化。
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有不同性質和條件的人口社會結構。比如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人口結構和社會結構都不壹樣。人口社會結構的變化也反映了人口社會特征的變化。因此,分析和研究人口的社會結構,對於認識社會、理解社會、研究人口狀況及其與社會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