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蓮藕
我國有“小夏吃藕”的民俗。早在清朝鹹豐年間,蓮藕就被定為皇家貢品。中醫認為,生蓮藕具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瘀、消腫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發熱、煩渴、吐血、淋病等。熟食有健脾和胃、消食止瀉、固精的功效。
2.新米
過去,民間有壹種“暑食新物”的習俗,即暑熱過後,農民品嘗新米,將新割的米磨成米後,準備祭拜五谷神和祖先的飯菜,然後大家品嘗新酒。據說“吃新東西”就是“吃新東西”,是夏季節後的第壹個新的壹天。城市壹般買少量新米用陳米煮飯,加上新上市的蔬菜。所以民間有小夏吃小米,大夏吃五谷的說法。
3.綠豆
綠豆味甘涼,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夏天,人大量出汗,體液大量流失,體內電解質平衡被破壞。用綠豆湯來補充是最理想的方法。既能清熱解暑、益氣止渴、利尿,又能及時補充水分和無機鹽,對維持水液電解質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4、綠豆芽:
夏季節氣的第三寶是綠豆芽。常吃綠豆芽可以清胃,清熱解毒,去濕熱,潔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臨床上用綠豆芽煎劑治療疔瘡、燙傷等外傷感染。綠豆芽中含有的核黃素可用於治療口腔潰瘍,調理五臟,疏通經絡,解除毒素,可用於飲酒過度,濕熱郁結,食欲不振,體虛乏力。
5.黃鱔:
民間有“黃鱔賽人參夏”的說法。最近黃鱔最滋補。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滋補肝脾、祛風濕、強筋骨的作用。夏天最好吃黃鱔,可以預防夏天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保護心血管系統。
夏季和節氣的飲食原則
1.早餐不要吃冷食:很多人在熱天渴望涼爽。早餐,他們用果蔬汁、冰咖啡、冰果汁、綠豆沙或冰牛奶代替熱粥或熱牛奶。這種做法短期內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但長期來看,會損害消化功能,甚至會引起脹氣、食欲不振等癥狀。
即使天氣悶熱,早餐也要吃熱粥、熱豆漿、熱牛奶等熱食,再吃點面食和雞蛋。不到90點不吃水果。
2、辛辣食物要適量:天氣太熱使人失去食欲和欲望,但吃太多辣椒和胡椒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3、溫熱的食物要少吃:食物有性味,人體有寒熱之別。熱性體質的人在三伏天要特別註意少吃溫熱的食物。這類食物主要有:羊肉、草魚、鰱魚、帶魚、黃鱔、核桃仁、杏、櫻桃、桂圓、楊梅、椰子等。
4、溫茶消暑飲:喝溫茶可以放松汗腺,散發體內熱量,從而降低體溫,有助於消暑。茶葉中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鉀,可以彌補出汗時排出的鉀離子,有助於糾正倦怠和食欲不振。
夏季健身小貼士
記得起床兩分鐘半。
在夏季,人的血壓會因為天氣的原因而升高,起床時血壓相對壹般,但起床太快會導致頭部血壓急劇下降,從而導致身體的損傷。所以起床的時候不要急著做。醒來後最好活動壹下四肢,半分鐘不要太久。然後妳慢慢起身,在床上坐半分鐘,讓大腦有壹個適應血壓降低的時間,不需要太多時間。
多喝水
夏天要多喝水,因為天氣的原因,人體大量失水。這時候如果沒有補水,就會導致體內水分不足,滋生大量細菌,甚至可能導致體內器官衰竭,所以多喝水是好事。另外,夏季雖然不是很熱,但卻是中暑的高發期。喝水,尤其是溫鹽水,可以幫助人們滋潤身體,避免因缺水而中暑。多喝水還可以幫助人們避免動脈粥樣硬化等危險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