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戴,端午節在陜西,男女穿,稱為“去病”,年幼的孩子被綁在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綁龍”。在西周的端午節期間,村莊會向龍王獻祭,並在田野裏懸掛紙。懷仁縣的端午節也叫“祝門”。定襄縣端午節,要求學生給老師送禮。六安府用小麥粉蒸餃,稱為“白團子”,和粽子壹起互相贈送。
3.踩石,陜西的端午節。當地官員帶領他們的家人觀看比賽,這被稱為“踩石頭”。興平縣端午,用絲縫壹個小角粟,下面縫壹個小娃娃,叫“玩娃娃”。潼關縣的端午被稱為“鎮病”,有蒲艾、紙牛貼門。
4、買條石斑魚,江蘇嘉定縣端午節,無論貧富,都要買條石斑魚(俗稱壹條魷魚)做菜。儀征縣也有句俗話“當褲子,買黃魚”。南京端午節,各家用壹箱清水,加壹點雄黃和鵝眼錢。全家人都用這種水洗眼,叫做“破火眼”。據說可以保護他們壹年不患眼疾。晚上武進有龍舟表演。晚上,龍舟周圍掛著小燈籠比賽,還有笛子和鼓和諧地歌唱。
5.端午節外出,四川省石柱縣有“端午節外出”的習俗。四個人用兩根竹竿擡起鋪著紅地毯的寬大桌子。壹個騎著老虎的道士在地毯上用竹簽編織而成。敲鑼打鼓,在街上遊行。古時候,川西有端午節“打字”的習俗。那壹天,成都人都買了李子,在城東南角上拋下拋,吸引了數萬名觀眾。光緒二十壹年(1895年),由於投李與外國傳教士之間突發沖突,這壹習俗停止。樂山、新津等地也在端午節期間舉辦盛大的商品展銷會。綿陽市、遂寧市部分地區有端午節吃面條的傳統【類似於餃子,用面包餡煮飯】,具體起源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