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的特殊傳統是創造形神交融、天人合壹的意境。中國傳統山水畫不註重透視,不強調自然界物體的光和色的變化,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相似,而是強調作者主觀意趣的表達。中國畫強調“以形傳神”,追求壹種“美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還表現在藝術手法、構圖、筆墨、色彩的運用上。中國畫按藝術技法可分為工筆、寫意、兼筆三種形式。中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用色上也有自己的特點。中國畫的構圖壹般不沿襲西畫的黃金律,不是長卷就是豎軸,長寬比例“失衡”。但它能很好地表達特殊的意境和畫家的主觀意趣。筆墨方面,是中國畫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鋼筆強調厚度,緩慢,沮喪,轉動,方圓和其他變化來表達物體的紋理。中國畫用墨之美,在於濃淡搭配。形形色色無靈,必有形色色。色調壹定要精彩但不停滯,色調壹定要婉約但不灰暗。使用墨水也像使用顏色壹樣。古代有將墨分彩的經驗,也有惜墨如金的畫風。用墨時,要有壹股濃濃的講生命與和諧的結合,做到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有強有次強,有輕有輕,都是中國畫用筆的靈活方式。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獨立的山水畫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文獻表明,這壹時期的山水畫理論已經成熟。到了隋唐時期,詹子謙的《遊春圖》已經揭示了隋朝或初唐的青綠山水,已經看到了他寫實能力的飛躍。盛唐吳道子的山水畫簡潔寫實,李思訓的山水畫豐富典雅;張與中晚唐畫家創作水墨山水:無骨山水出現在敦煌壁畫中;五代北宋時期,郝靜、管同、董源、巨然、李成、範寬等壹批著名畫家進入了真正表現自然和審美理解的新階段。本期書法和郭父子的《林誌》對山水畫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到了元代,黃、倪瓚、王蒙、真武等人使山水畫走向了壹種新的表達主觀情感、創造多樣風格的道路,使山水畫中的詩與書的結合達到了完美的境界。明末,董其昌對古人創造的山水意象進行了簡化,並參照書法規則對山水畫風格進行了又壹次變革。清代山水畫派沿襲董源、、黃,改古法和筆墨。另壹派強調表現個性,面向自然,用筆墨表達感情。五代兩宋以後,山水畫的發展變化產生了壹大批名家和流派,理論著作趨於完備,從而為近代山水畫家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基於傳統工藝的創新創業下一篇:紅木家具穆弘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