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自身的品牌價值,壹個百年以上的老品牌的價值毋庸置疑。說到紅王老吉品牌的成功定位,就不得不提到“枚乘營銷顧問有限公司”,這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有數據顯示,王老吉的年銷售額從2002年的6543.8+0.8億元逐漸增長到2008年的6543.8+0.5億元。這壹成績是由壹家名為“枚乘營銷顧問”(以下簡稱“枚乘”)的公司在幕後操作實現的。
紅罐王老吉是“涼茶”還是“飲料”?這是至關重要的。
2002年以前,紅罐王老吉活得很好。在廣東和浙南(主要是溫州、臺州、麗水)有相對固定的消費群體,銷售業績連續幾年保持在65438億元以上。然而,當公司想進壹步擴張時,卻發現壹個現實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紅罐王老吉到底是當“涼茶”賣,還是當“飲料”賣?
在廣東,傳統涼茶(如顆粒、家常、店煮涼茶等。)因其降火效果顯著,壹般被消費者當作“藥”來服用,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經常喝。
在兩廣之外,人們並沒有涼茶的概念,甚至在調查中,也頻頻出現“涼茶涼白”“我們不喝涼茶,而是泡熱茶”的觀點。教育性涼茶的概念,顯然價格不菲。
如果用“涼茶”的概念來推廣,生產紅罐王老吉的加多寶擔心銷量受限,但作為“飲料”推廣,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劃分。
枚乘開始對加多寶、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大量的采訪,然後聘請了壹家市場調查公司對王老吉的現有用戶進行調查。發現廣東消費者喝紅罐王老吉主要是在燒烤、爬山等場合,因為“吃燒烤容易上火,喝壹罐要註意”。
在浙南,消費者更擔心“上火”。在枚乘舉行的消費者座談會上,放在桌子上的李子和可樂被認為是“上火”,沒有人在意。
進壹步研究消費者對競爭對手的看法發現,菊花茶、提神茶由於品牌宣傳的缺失,並沒有占據“防止上火的飲品”的位置,而可樂、茶飲料、果汁飲料、水都不具備“防止上火”的功能。
於是,枚乘向加多寶提交了壹份調研報告,將紅罐王老吉定位為“防止上火的飲料”,促銷主題為“怕上火,喝王老吉”。2003年短短幾個月,加多寶投入廣告費4000多萬。同年6月165438+10月斥巨資買下央視2004年黃金廣告時段。現在,這個廣告詞已經深入人心。然後王老五的銷售額開始大幅上升,2008年達到120人民幣。
第三個我要說的是紅罐王老吉母公司加多寶集團的管理方式。單個品牌能做到現在這個局面,已經是奇跡了。紅罐王老吉所有生產設備均從歐美最先進的全自動化設備進口,實行從原料到消費者的全流程數據管理系統,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同時擁有壹支精英營銷團隊。紅罐王老吉不僅在中國生根發芽,而且已經生根發芽,枝繁葉茂。現在紅罐王老吉已經走出國門。據可靠消息,紅罐王老吉2010的銷售額度已經達到15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