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美學提供了建立獨立和連貫的黑人文學批評話語的可能性,黑人文學批評話語力圖探尋的是美國黑人文化的根源、主題、結構、術語和象征符號。阿·米裏巴(阿米裏·巴拉卡)認為,民族主義理想是恢復在歐洲殖民時代失落的非洲文化的關鍵,提出了“黑是美麗的”的口號,並號召黑人作家以文學藝術來表現這壹美學原則,從社會和政治價值來評價黑人文學的意義。他們通過《解放》、《黑人詩歌月刊》、《黑人文摘》(1970年改名為《黑人世界》)等雜誌將黑人大眾從精神文化上引導出來,讓他們認識到歐洲美學價值觀在文化知識領域表現出來的霸權主義傾向及其對美國黑人文化的負面影響。
這壹時期黑人文學批評的壹個顯著特點在於批評理論和方法的多樣化:從早期瓊斯的現象論到尼爾的神話批判,從富勒的社會批判到亨德森的歷史美學實踐,從吉爾的道德批判到後期瓊斯的文化批判等等。1967年,格蘭姆斯·梅傑發表了《黑色標準》,此後黑色美學經過了霍伊特·富勒(Hoyt W. Fuller)、拉裏·尼爾(Larry Neal)、斯蒂芬·亨德森(斯蒂芬·亨德森)、艾迪生·蓋爾(Addison Gayle Jr .)和秦暉的努力,成為壹種驚人的理論景觀。在1968,富勒發表《走向黑人美學》壹文,明確地將黑人美學與黑人權利運動聯系起來。為了獲得黑人社會內部的團結和力量,黑人民族必須找回和崇敬自己獨特的文化之根,需要壹種擺脫高加索種族主義文化價值觀念影響的“神秘黑人”。1968年,尼爾發表了著名的論文《黑人文學藝術運動》,評論黑人藝術家脫離高加索主流藝術模式並發展為以非洲文化傳統為基礎的創作模式的種種嘗試,試圖將崛起的黑人美學樹立為壹種儀式藝術理論。他認為,真正的黑人藝術的源泉是社區音樂和口頭民間故事,新藝術必須改變這些源泉,成為當代黑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