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在陜北高原,粥除了米飯和豆子外,還有各種幹果、豆腐和肉。吃完後還要在門上、竈上、門外的樹上放粥,辟邪避災,迎接來年農業豐收。而且,臘八這壹天是禁止吃蔬菜的。
在陜西壹些很少或不產大米的地方,人們吃臘八面而不是臘八粥。用各種蔬果做成肉末,搟出面條。在臘月初八的早上,全家人壹起吃飯。
擴展數據:
臘八粥的傳說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今尼泊爾)數獨國王的兒子。他看到眾生身心俱苦,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放棄皇位出家。苦行六年,臘月初八菩提樹下成佛。
這六年苦行,壹天只吃壹麻壹米。後人沒有忘記他的苦難,每年臘月初八吃粥留念。“臘八”成了“成佛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
解放前,全國各地的佛寺都舉行佛浴會,誦經,並模仿釋迦牟尼出家前壹位牧民供奉乳糜的傳說,煮香谷果粥供奉佛祖,稱為“臘八粥”。臘八粥被贈送給弟子和善良的男女,以後成為民間的習俗。
據說有些寺院,在臘月初八之前,僧侶們會沿街捧著施舍的碗,把收集來的大米、栗子、棗、堅果等材料煮成臘八粥,分發給窮人。傳說吃了可以得到佛的加持,所以窮人稱之為“佛粥”南宋陸遊的詩說:“今日佛粥多互利,對面是江村存新。”
據說杭州名寺天寧寺有壹座存放剩飯的“堆飯樓”。平時寺裏的和尚每天把剩飯曬幹,積攢壹年的余糧,在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給信眾吃,稱為“福壽粥”、“福德粥”,寓意吃了能增加幸福,延年益壽。可見當時的僧人對美食之德的珍視。
百度百科-喇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