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手法:骨折復位壹定要掌握“以子尋母”的原則,即遠端向近端的原則。
手觸心:是運用手法前的必經步驟,即在復位前,必須用手觸摸骨折部位,然後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兩端相對,輕觸,以確定骨折端在肢體中的位置,從而達到“知其體形,知其位,機觸其外,生於內,手隨意轉,法從手出”的目的。
拉伸牽引:目的是克服肌肉力量,糾正重疊移位,恢復肢體長度。按照“合則合,分則合”的原則,在牽引開始時應使肢體保持原位,然後沿肢體縱軸方向將遠、近端骨折段相對牽拉,使穿入骨折周圍軟組織的斷端緩慢拔出。然後按照還原步驟,改變肢體朝向,用力拉。牽引的量要根據病人來定,要穩,要準。
旋轉屈伸:主要是矯正骨折斷端之間的旋轉和角位移,因為有些骨折靠近關節,牽引越重,成角畸形越大。
末端擠壓:當旋轉、成角、重疊移位得到矯正後,側向移位成為主要畸形。直接對骨折處施加力,網站采集端強制復位。就人體的中軸而言,通過擡壓進行前後側位移(上下側);內側和外側(左側和右側)通過端部擠壓而移位。就是上提下壓,外端擠進去。
擺動觸法:壹般骨折用上述方法基本可以恢復,但橫向或鋸齒狀骨折斷端之間可能有空隙,所以采用擺動觸法。壹般經過以上手法,骨折是可以恢復的。
按摩:主要是對骨折周圍的軟組織進行調理,使扭曲的肌肉和肌腱隨著骨折的復位而得到舒展和通達,特別是針對關節周圍的骨折。手法要輕柔,根據肌肉和肌腱的行走方向,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順骨順筋【如圖】,以達到祛瘀舒筋的目的。
夾離骨:每當兩骨並置出現骨折時,由於骨間膜或骨間肌的收縮,骨折段相互靠近。復位時,應從骨折背面夾住骨間膜,將閉合骨折段分開,使近、遠骨折段相應穩定,平行雙骨折可像單骨折壹樣壹起復位。
疊頂旋轉:對於橫斷型或鋸齒狀骨折,如果患者肌肉發達,在單純牽引不能完全糾正重疊移位時,可采用疊頂手法[圖]。旋轉手法多用於股骨幹或肱骨幹骨折,骨折端間有軟組織嵌頓,或治療不當造成傾斜骨折後移。
復位後要仔細檢查患肢骨折部位的形狀和長度是否恢復正常,給予適當的外固定後,還要進行X線檢查,以確定復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