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蠻夷之地三個,中國五個,還有中國的華山、壽山、太師、泰山、東來山,黃帝與諸神相遇的地方。是全球華人中郭、葛、柯、任等十六姓的發源地。山上的遺跡和景點表明,它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三大支柱之壹的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神靈文化的發源地。以前史書上有壹句贊美“秦皇遊走忘歸,漢武樂留”。景區壹步壹個腳印,二十多個生態景點讓人流連忘返。
東萊山風景區位於山東半島西北部的渤海南岸。景區入口位於山東省道S107公裏處的紀念碑處。由此可上“威海-烏海”高速公路西北2公裏,同方向6公裏就是萊州市。這裏的水陸空交通和遊客住宿條件極其便利。距離青島機場130km,距離嶗山155km,距離蓬萊120km。大吉山道場是目前國立師範大學的道場。截至目前,已修復的道都建築有十余座,包括太清宮、昊天殿、三宮、萬壽宮、天仙殿、白雲寺、黃帝廟、廣嶽廟、二後廟、水笙廟、越吉樓、戲樓等。
大吉山
如今,大吉山已成為山東省著名的旅遊景點。大吉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萊州市東10公裏處,東有孤山,南有寒山,海拔476.9米,是萊州市名山之壹。大吉山,古稱冶山,呈半圓形,群峰環繞。這是壹個又深又寬的山谷,只有西南部有壹個缺口,這使它成為壹個天然的門戶。因為山谷自古以來就有道教居住,所以俗稱道教谷。谷中林木眾多,參天古樹,綠草如茵,野花野果,香氣四溢。因為樓房裏沒有村子住,所以壹塵不染,很安靜。以前谷底有四泉,溪水縱橫,潺潺流水連綿數年。以前葉縣八景之壹的“大吉明泉”,是谷底東坡沒有殿下的花中之花。冷泉沿著石縫汩汩而出,滴入小石池,從池中緩緩溢出。其水清涼醇厚,甘甜爽口,水質極佳,故有“大吉名泉”之稱。這裏山川幽谷,水色秀美,自古就有“縣中第壹勝”之稱。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裏就是仙樂善道者隱居修行的理想之地。
道士谷
北魏永平年間(公元508-512年),光州刺史鄭道昭,閑暇之余常遊山玩林,在此谷中談經談道,渴嘗甘泉。鄭道昭熱愛山川,愛好音樂。他在遊覽大吉山時,經常住在山裏。他曾住在大吉山的土房裏,建了壹個特別的住宅,綽號“白雲鄉黎慶艷”。在這裏,他講老莊,掃石設壇,祭拜四神,賦詩刻石緬懷。他先後在東西南北四峰的峰谷中立下五仙,留下了許多瑰麗的摩崖石刻。鄭道昭之子鄭樹祖,少年時跟隨父親在光州爬山臨水。其父“愛山樂道”、長期在山中遊歷的活動和思想,對鄭叔祖影響很深。50年後,鄭叔祖作為北齊光州刺史也故地重遊,他也離開了大箕山的石大箕山。
雕刻。所以從北朝開始,鄭道昭父子就和大吉山結下了不解之緣。道教在金元時期盛極壹時,從北方壹直到以後的朝代,它統治著整個國家。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大吉山的道士來說,道觀谷是鄭道昭留給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