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我國考古工作者在白蓮洞、大龍潭鯉魚嘴等遺址發現了大量的蝸牛殼沈積物。“大約兩萬年前,生活在白蓮洞的‘柳江人’開始捉螺為食,並學會了用火。現在白蓮洞遺址還有原始人‘燒螺’的遺跡。”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館館長蔣金元說。
柳州螺螄粉的名氣與日俱增,食客雲集,但螺螄粉的真正產地可謂眾說紛紜。
陳述1:19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壹家雜貨店。它的店員經常早上拿壹把幹切粉,在隔壁的螺螄攤上煮。後來有人買菜勾兌。王姬的奶奶,賣螺螄粉的,覺得這個粉味道不錯,就賣螺螄粉。
說法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谷埠街菜場成為柳州最大的內生螺批發集散地。附近工人電影院的觀眾走後,喜歡逛來逛去,形成谷埠街夜市。柳州人向來愛吃螺螄和米粉,有的夜市老板同時經營水煮螺螄和米粉。有些食客喜歡在米粉中加入油水很多的螺螄湯,這樣就形成了螺螄粉的雛形。
陳述3:80年代初的壹個晚上,幾個外國人來到柳州,來到壹家即將關門的米線攤前。因為沒有骨頭湯,只剩下壹鍋螺螄湯,攤主就把米粉放在螺螄湯裏,和蔬菜花生壹起煮。吃了之後,幾個老外大呼好吃。後來攤主逐漸改進配料和制作,做螺螄粉。
胡椒是在明朝後期從美國傳入中國的。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物,沒多久就進入了中國的菜單。花椒強勢進入中國後,掀起了壹場溫和的飲食革命。柳州人將其摻入螺螄粉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從而產生了螺螄粉。很多吃過螺螄粉的人質疑螺螄粉裏為什麽沒有蝸牛?據說螺螄粉的螺螄湯是用螺螄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民間秘方熬制而成,熬湯後的螺螄肉會因為其精華濃縮在湯裏而被丟棄。
螺螄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壹,具有麻辣、爽口、鮮、酸、辣的獨特風味。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著名小吃。螺螄粉好吃是因為有獨特的湯。該湯由天然香料制成,如蝸牛、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各種辣椒等。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螄粉”獲得國家地理標誌商標。2008年,柳州螺螄粉手工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