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
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有些過火了。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也有壹定的道理。中國畫,尤其是潑墨寫意畫,只有裝裱了才能欣賞。黑墨塊看起來真的不好看。所以要讓名畫發光,就要有繪畫行業。裝裱字畫是中國具有民族傳統的特殊藝術。字畫壹定要精心裝裱,方便欣賞、收藏和流通。所以,壹幅字畫裝裱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效果。壹幅畫畫得再好,如果裝裱的時候色彩不協調,就相當於把畫掛死了。阿清人魯世華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字畫不在壹個有名的手裝池裏。雖然它們已經破爛不堪,但最好用壹個隱藏的盒子把它們包起來,妳也不應該急於為這項笨拙的工作買單。如果妳不耐煩,為笨拙的工作買單,就會破壞它的痕跡。”壹幅書畫裝裱不好的嚴重後果可見壹斑。根據文字記載,中國的繪畫藝術至少有1500年的歷史。宋代,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後來由於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
展覽,以及藝術家和藏家對藝術珍品的喜愛和需求,再加上能工巧匠的精耕細作,進壹步提高了中國的書畫裝裱藝術。
在江南,歷代畫家和收藏家都非常重視蘇州裝裱。比如宋代的書畫家米芾、米友仁,他們經常跟裝裱大師學習裝裱設計,發明了古絲綢、古紙的洗補等技術。因始建於宣和年間,故稱“宣和裝裱”,流傳至今。
“人靠衣裝,金靠佛靠金裝。”美麗的名畫需要華麗的外衣來裝飾保護,而畫家就是給名畫做嫁衣的人。即使壹幅古畫嚴重受損,在畫家手中也能起死回生。這不能不讓人佩服畫家的高超技藝。正如我們采訪的畫家楊謹成所說,壹個好的畫家不僅能
壹幅完整的國畫需要更加美觀,便於保存、流通和收藏,所以不可能裝裱。因為中國畫大多是畫在易碎的宣紙或絲綢物品上的。裝裱,又稱“裝裱”、“裝裱池”、“裝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保護和美化書畫題字的技術。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後要裝進精致的畫框裏,這樣才能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裝裱也可以分為原始裝裱和重新裝裱。原畫裝裱就是按照裝裱程序來裝裱新畫。重裝裱是將傳世的、出版在其上的字畫,因原裝裱不好或管理保管不好,如脫殼、受潮黴變、爛碎、蟲蛀、鼠咬等原因進行裝裱。裝裱好的書畫牢固美觀,便於收藏和裝飾。重新裝裱的古畫也會延續它的生命力。古人說:“古跡復建,貽誤醫療...醫生好就隨意升,醫生不好就隨意死。”
2.繪畫的基本步驟:
1,托換;把畫鋪在木塊上,用水刷壹遍。
2.修復:修復畫的破損部分,用水刷破損部分,重新上漆。
3.大支撐:用水大面積刷洗,大面積修復。
4.幹:把畫和木板放在壹起,晾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