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中下遊平原的九黎部落向北擴張,與東移南下的顏地、黃帝部落發生了激烈的武裝沖突。經過長時間的戰鬥,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區被擊敗,蚩尤被黃帝俘虜並殺害。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開始第壹次大遷徙,放棄黃河中下遊退守長江中下遊平原,在洞庭湖、鄱陽湖畔建立了“苗族三國”。隨著三苗部落的日益壯大,堯舜也多次打壓三苗。“南獵”舜帝對拒絕接受舜帝控制的“三苗”進壹步打擊和掠奪,苗族先民被迫再次向西南和西北遷徙。其中,部分被迫向西北遷徙的苗族先民與“羌人”融合,成為西羌先民。他們中的壹些人因為人口的增加和耕地的缺乏而遷移到平原地區,從青海遷移到四川南部、雲南東部和貴州西部,他們中的壹些人甚至南下。遷徙到西南的苗族先民與楚人和睦相處,成為楚人的主要成員。
戰國時期,秦滅楚,部分苗人背井離鄉,長途西遷,進入武陵山區巫溪壹帶,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武陵人”。
西漢時期,這部分苗族先民在這裏迅速發展,形成了壹支與漢朝抗衡的力量。
公元47年,漢朝出兵鎮壓“武陵人”,迫使苗族再次背井離鄉,壹部分進入貴州東北(今銅仁),壹部分南下廣西融水,再回到柳江,到達今天的榕江、雷山、臺江、施秉等地。在幾次大遷徙中,苗族分成了許多不同的支系。其中,劉氏、氏、遊氏、茍氏幾乎同時到達貴州榕江。由於族在榕江周邊的許多地方活動,所以它比劉氏族更晚到達西江。大約600年前,Xi氏族來到了西江,但在Xi氏族到來之前,苗族“獎賞”氏族就生活在這裏。西江地名中的是指西族,“江”是“討”的意思,即西江是族向“商”族乞討的地方,故名。“Xi”氏族到達並定居西江後,其他苗支系陸續遷入,形成了以“Xi”氏族為主體的苗融合。傳說西江已經有壹千多年的歷史了。西江苗族與苗族始祖蚩尤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林蔭故事中記載的西江苗族父姓族譜,從蚩尤到1732有284代* * *人,說明居住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