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春節剛過,就迎來了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壹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第壹個月。古人把夜晚叫做“夜”,所以他們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也是元朝的開始。在春回的夜晚,人們慶祝這個節日,慶祝春節的延續。元宵節也叫“上元節”。
傳統習俗
燈謎:“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加的壹項活動。燈謎最早由謎語發展而來,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這是壹個充滿嘲笑、紀律、幽默和戲謔的文學遊戲。現在每到元宵節,到處都在打燈謎,希望喜慶平安。踩高蹺:是壹種流行的民間群眾表演。高蹺,原本是中國古代百戲之壹,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中國最早引進高蹺是在《列子·傅說》:“宋代有子蘭,他們用自己的技藝來幹宋元。宋元時期召見,看其技藝。
舞獅/龍燈: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節或大會慶典,人們總要來舞獅助興。這種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流行於南北朝時期。它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打龍燈,又稱龍燈或舞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華民族崇尚龍,視龍為吉祥的象征。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重大貢獻的大禹。劃旱船又稱跑旱船,是模仿陸地上的船,表演者多為女生。
吃元宵
作為壹種食物,元宵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宋代,壹種新穎的元宵節食物在民間流行。在第壹個月的第十五天,元宵,或稱“湯圓”,裏面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肉桂、核桃仁、堅果、棗泥等。,並用糯米粉包裹成圓形,可以素食,風味各異。可以煲湯,油炸,大團圓。
節日傳說(袁世凱和元宵)
傳說國賊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壹心要復辟帝位,卻怕人民反對,時時提心吊膽。壹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在尖叫:“元宵。”我認為“元宵”壹詞與“宵遠”諧音,有袁世凱滅亡之嫌,與我自己的命運有關。於是在1913元宵節之前,禁止稱之為“元宵”,只能稱之為“湯圓”或“果粉”。但是“元宵”壹詞並沒有因為他的意誌而被取消,民眾也並沒有買他的賬,所以依然在民間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