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香文化中的三養分別是“養禮”,“養心”“養生”。“養禮”肩負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職責,代表著中華傳統香文化的高度。“養心”引領著人們進入心性領域的探索,代表著中華傳統香文化的深度。“養生”則關註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著中華傳統香文化的廣度。
1.養禮
所謂“養禮”,即禮教用香。焚香在神聖莊嚴的我國古代朝廷政治生活中有著重要的象征作用,即焚香標誌著君王秉受神諭,意味著貫穿天人之際的通達智慧和尊貴。祭祀香文化最早出現在神農氏時代。中國自古即被尊為禮儀之邦,這個禮就是在制度化、程序化的儀式中恭敬天地君親師,儀式中的主要內容是焚香祭拜,讓香煙傳遞人間對天地君親師的禱告。
2.養心
香文化“養心”,是根據香的自然屬性來發揮作用的。香的寒、熱、溫、涼、辛、甘、酸、苦、鹹等“四氣五味”所表達出的不同氣味會讓人感受到喜怒哀樂悲恐驚等不同的情緒,因此香的“養心”就是把香本身的味道經過提煉,特別是經過人為的二次加工,類似於中醫理論的君臣佐的配伍,使每壹款香表現出不同的味道來,以寄托不同的情思,這就是壹種以香為媒的交流,體現了香的味道、韻味和意義。
3.養生
爐煙裊孤碧,雲縷霏數千;悠然淩空去,縹緲隨風還。——宋代陳去非《焚香》香,既可頤養身心,亦可祛穢療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敬神、養生都離不開香道。漢代是我國傳統醫學理論的確立時期,著名的《黃帝內經》就誕生在這個時代,用香氣養生的理論也在漢代得到整理和確立。成書於公元1世紀的《神農本草經》,把365種藥分成三等,即上、中、下三個檔次,並指出上藥是用來養生的。在上藥的羅列中,我們可見到麝香、木香(青木香)、柏實、榆皮、白蒿、甘草、蘭草、菊花、松脂、丹砂、辛夷等傳統香料或傳統制香輔料,如榆皮、白芨、硝石。
香道的含義遠遠超越了香制品本身,而是通過香這個載體達到修養身心,培養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文化。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而又凈化心靈;於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香,既能悠然於書齋琴房,開發心智;又可縹緲於廟宇神壇,安神定誌; 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於席間怡情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