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哪些變化?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哪些變化?

(1)政治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社會性質、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發生變化,頑固派和洋務派在清廷內部也出現分裂。(2)經濟上,中國開始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成為列強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的地方。與此同時,中國傳統的封建自然經濟開始瓦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中國經濟向半封建和現代化方向發展。(3)思想上,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壹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洋務運動中出現了不以培養封建官吏為目的的新式學堂,客觀上沖擊了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4)外交上,開埠通商、大臣駐京、傳教自由等特權,客觀上迫使清政府逐漸放棄閉關鎖國政策。總理衙門的設立標誌著中國外交現代化的開始。

現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有許多影響。其中,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外國列強入侵中國帶來的最大影響。其他的影響都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並通過它發揮作用的。

破壞性和建設性:

(1)中國主權被徹底摧毀,逐漸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如果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將在很長壹段時間內無法實現國家的完全統壹;海關行政權的喪失,使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任人宰割的地位,無法保護民族工商業,無法增加國民收入,只利於外國列強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允許鴉片(毒品)進口,只作為商品征稅,不僅嚴重侵犯了中國的貿易主權,而且加劇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外國駐京使節和駐華軍隊使中央政府處於列強外交和刺刀的監視之下。

(2)大規模的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使中國逐漸成為外國侵略者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掠奪地,這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長期落後的根本原因。比如巨額賠款使中國失去了資本原始積累的機會,使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缺乏必要的資金,使其嚴重依賴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自1842年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向中國勒索賠款以來,隨後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醜條約》中的賠款金額逐級增加。截至1901年,中國對外國進行了八次重大賠款,達到19?53億銀元,相當於清政府全年財政總收入的19016倍。伴隨著巨額賠償,清政府無力償還時,不得不向外國銀行集團借款,忍受其高利貸。在支付賠款時,他們必須支付相當於金幣(美元、英鎊)的白銀。黃金漲,白銀跌,列強從中獲得更多利益,中國在財政金融上被扼住咽喉。然而,清政府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依賴也越來越大。結果,中國人民變得越來越貧困。總之,列強的經濟侵略使近代中國成為壹個落後的國家。

(3)列強在侵略的同時,也將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傳入中國,對中國的舊制度、舊觀念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列強的經濟侵略也在壹定程度上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當然,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只是充當了歷史的無意識工具,其主觀動機是不希望中國成為壹個獨立的現代化國家。因此,他們竭力壓制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阻撓和破壞中國的社會進步。與它們對中國社會的負面影響相比,它們的客觀正面影響無疑處於次要和從屬的地位。只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國家才能走上富強的道路。

  • 上一篇:表達秋天景色的詞語
  • 下一篇:青島膠州糖球俱樂部65438+10月25日開業時長+活動內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