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方面,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和家長為了讓孩子取得滿意的成績,往往忽視了對孩子人文素質的培養。很多人對父母老師是恭敬多於無禮,感激多於抱怨。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不夠重視,只註重眼前的效果,忽視了長期的文化氛圍。
在古代,有點錢的父母會把他們的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接受老師的教育。從啟蒙開始,他們壹般都是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開始。到了現代,3-6歲的孩子被送進幼兒園,大部分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或者不中不西。現在社會越來越意識到從幼兒園開始國學教育的重要性,這很好。
我們可以想象壹下,按照古人的流程,在適當的時間學習適當的內容,那麽,到了小學、初中、高中,我們上面的古詩詞就有了紮實的基礎,他不僅可以學習,甚至可以欣賞和享受?就像董卿,壹個從小在讀書氛圍中遊走的人,她可以獨自享受閱讀世界的美好。因此,國學的啟蒙,給小說奠定了國學基礎;說大話,樹立文化自信;簡而言之,開發智力;長此以往,打開格局。
當然,並不是說只要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學習國學,就會變得有文化,充滿書卷氣息,但我們可以為孩子打開壹扇門,壹扇通往祖先留下的精神財富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