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是這個民族的自稱。口語是錫伯語,書面語是錫伯語。歷史上有“徐步”、“十為”、“失韋”、“失比”、“錫伯”、“西貝”、“王世博”、“西沃”等不同的音譯,都是四為的諧音。錫伯族的祖先是東胡系的拓跋鮮卑。早在東漢以前,它就活躍在大興安嶺北段,以“尕山洞”為中心,以“畜牧遷徙、狩獵為業”。公元48年後,從大興安嶺遷到呼倫貝爾。此後,它向南遷移。386年,拓跋鮮卑大部分進入中原,建立北魏政權,另壹部分以“石為”為名,活動於嫩江左岸的綽爾河、洮兒河等流域,壹部分成為錫伯族的祖先。
唐朝時,綽爾河流域的錫伯族先民屬於唐朝。契丹統治的遼朝,大部分人開始從事農業。遼亡於金星,錫伯族祖先在女真統治之下。元朝時,由蒙古人統治。從元朝、明朝到清初,錫伯族壹直隸屬於蒙古三衛之壹的傅余偉。1593年,錫伯族出兵聯合科爾沁、葉赫、哈達組成九路聯軍(3萬人),與努爾哈赤會戰失利。從此,錫伯族開始部分歸屬滿洲。1636-1648年期間,錫伯族軍民與科爾沁蒙古壹起,被清政府編入旗兵,成為蒙古八旗的壹部分。1692年,科爾沁蒙古統治者將其錫伯軍民獻給清政府。從此,錫伯族擺脫了蒙古統治階級的統治,開始受滿族統治階級的控制。他們被編入滿清八旗,遷到黑龍江和吉林。1764年,為了加強在伊犁的駐軍,清政府將3000多名錫伯族軍民調往伊犁。自此,錫伯族形成了東西分離、小聚居、大分散的局面。
錫伯族軍民遷到察布查爾地區後,壹直肩負著開荒戍邊的重任。錫伯族從1765組建錫伯族到伊犁辛亥革命,壹直是戰時當兵,和平時期生產,過著準軍事化的生活。200多年來,為保衛邊疆、平定內亂、抵禦外侮、建設邊疆做出了巨大貢獻。察布查爾錫伯族長期以來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文化和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