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洞穴的原型誕生至今已有4500年。陜北的窯洞在周代發展為半窖型,秦漢以後發展為全窖型,也就是現在的土窯。
明朝中期,石頭被用作窯墻。清末民初,當地人仿照土窯模式修建石洞。現在也有新窯洞用彩瓦加窯面,廳室分開,上下兩層,住的更舒適宜人。
陜北的窯洞風格,各地略有不同,體現出不同的風格。但就材料而言,有四種:土窯、石窯、磚窯、聯窯。
土窯是山上挖的黃土洞。石窯和磚窯是在平地上用石頭和磚砌成的窯洞。界面窯是土洞入口處自下而上有壹層石或磚箍的窯洞。這個洞穴看起來整潔而堅固。
在陜北,很多農民就住在這種窯洞裏。米脂的姜氏莊園、馬史莊園、長石莊園等地主莊園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將其他建築風格與窯洞建築相結合,美觀大方,氣勢磅礴,幾乎融合了陜北窯洞和其他建築風格的所有優點,是陜北窯洞的精髓和典範。
擴展數據
歷史淵源
窯洞建築的居住形式最早出現在黃河中遊和晉陜峽谷兩側的黃土高原。距今5000 ~ 6000年的仰韶文化,距今約6000年以半坡文化為標誌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文化,距今約4000年以龍山文化為標誌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黃土高原的窯洞不僅成為這兩種文化的內容,而且發展得相當好——出現了“魯”字形的窯洞。
黃土高原南緣Xi安半坡的45座先民住宅建築,主要形式為方形和圓形半地穴。在陜北,發掘出的窯洞遺址已發展為“套房”,有裏外兩間,呈“盧”字形,用石板鋪成,用石粉粉刷,建造了中國最早的壁爐。
山西石樓岔溝有仰韶文化的窯洞,平面呈方形,中間有廚房,入口很小,門的雛形已經形成。
百度百科-陜北窯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