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人對死亡的態度。

中國人對死亡的態度。

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狀態的人“活著”的狀態不同,所以對死亡的理解和態度也不同。所以不存在所謂的對死亡的“正確”態度。如果壹定要定壹個正確的標準,那麽“冷靜”就是“正確”。

怎樣才能做到「淡定」?說壹句可能引起爭議的話:妳認為妳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去“死”,也就是“坦然”面對死亡。很多人自然會質疑:人要樂觀面對生活,隨時享受生活。他們怎麽會認為自己應該死呢?請註意,是“在合適的時候”,而不是“馬上”。

在我看來,生活就像欣賞壹出戲。如果妳很投入的看完這部劇,不管劇情是喜是悲,妳都會願意繼續看下去,妳不希望這部劇馬上結束,但是這部劇不可能永遠看完。也許當妳在不斷期待劇情的時候,妳希望這出戲永遠演不完(就像當妳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規劃的時候,妳希望永遠不死)。但如果理性思考,戲劇的無限發展肯定是無味的,人生的無限發展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戲劇應該有個結局,人生也應該有個結局。

人生不同於戲劇,妳無法準確判斷自己的“人生戲劇”何時結束,但通過努力,妳可以將它的長度控制在壹定範圍內(比如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註意安全,大致控制在幾十年到壹百年的長度),但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是妳無法預料的。所以,只要妳充實生活,不虛度每壹天,每當死神來臨,妳都會在死前享受壹場好戲。

但是,在鋪墊的時候劇終,絕對不是壹部完整的劇。人生也要有壹個情節發展的“準備階段”。當然,這個階段最好不要死,但人可以在“準備階段”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他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可以不斷為後面的“好戲”做準備,這樣即使英年早逝,也不會留下太多遺憾。即使他們活得很長,也會有很多好劇。

人們害怕死亡的另壹個原因是死亡意味著記憶的終結。眼前的生活再精彩,死後也不會有回憶。既然生活是好是壞,妳終究會忘記。為什麽要追求幸福?這就是很多人覺得人生空虛的原因。我想,人生的路雖然只能走壹次,但可以在路上留下腳印,指引後人。如果腳印留得深,可以留很久。這可能就是為什麽人們感嘆“城市的柏油路太難踩了。”所以如果妳想留下壹些足跡,就努力把妳做過的事情固化下來。君王可以離開宮殿或陵墓,貞節女子可以離開貞節牌坊,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這些只是壹些供人參觀的景點。真正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人的精神。

說了這麽多,可能只是我自己的感覺,也不壹定對所有人都有用,但也是我自己觀念的固化,就當是我自己的“貞節牌坊”(我是男的,呵呵)。

  • 上一篇:鐵藝樓梯扶手有什麽特點?
  • 下一篇:中國傳統人文主義與西方人文主義之間的區別到底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