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西姆的故事取材於《三國演義》中呂布與丟西姆的愛情故事。在傳統的戲曲舞臺上,丟西姆戲劇的故事壹直在上演,或作為“憂國憂民”的歌曲,或作為“情色間諜”的嘲諷,或作為對丟西姆故事的贊美。雷劇的《丟西姆的故事》(The Story Of Diu Sim),全新的服裝,壹改傳統套路,以丟西姆的故事為主線,還原了真實女人的本來面目,突出了她在愛情與善良的兩難境地中的掙紮。避免了早已改編成京劇名篇的呂布的口吻,轉而展現了呂布在戰場上勇猛的另壹面,為丟西姆的故事付出了全部真情。全劇的劇情不是重點,重點是塑造人物,讓人物真實。
《丟西姆的故事》也改編自雷劇的《連鎖計劃》。後者去年參加第六屆雷州藝術節演出,獲得專業表演獎、演員獎、編劇獎、導演獎、舞臺美術設計獎、服裝獎六項金獎。該劇雖獲殊榮,但並沒有停止前進,而是積極探索新的表現形式,精益求精。林芬在當時省內專家評委留下的修改意見基礎上,對劇本進行了壹次又壹次的修改。從2004年10月24日第壹稿65438到2005年10月29日第七稿用了壹年時間,直到漫畫改了90%,改了十稿。
《雷虎》貫穿了《丟西姆的故事》的主旋律:作為最難得、最令人驚喜的音樂獎項,它打破了雷劇在省文藝匯演比賽中零獲獎的記錄,劇團全體人員激動不已。據悉,音樂獎涵蓋了音樂設計、編曲、伴奏的效果。雷劇以前沒有被列為省內劇種,只是以格雷命名。其實這個音樂獎的稱號已經肯定了雷劇的唱功,被冠上了實至名歸的“名號”。
具有代表性的雷劇音調被用作《丟西姆的故事》的主題音樂,並在各種情況下再現或變化,以創造壹種適當的和獨特的氣氛。樂器配置采用中西結合,以民族樂器雷虎為主旋律,增加了古箏、琵琶等樂器的音色,在特定的戲劇場景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西洋樂器增加了雙音階、小提琴、小提琴,使整個樂隊在音色和聲音上獲得了豐富而充實的效果。
音樂唱腔是雷劇最鮮明的特色,必須有樂器伴奏。在劇中使用的20多種樂器中,首次出現了大提琴、鋼琴和小提琴,但它們並非劇團所有,而是借用自行政單位、退休工人、業余愛好者等各界人士。音樂獎離不開整個樂隊的精誠合作。雷劇的演唱壹直是雷劇研究專家陳祥生的奮鬥和期待。這個音樂獎的獲得可以告慰這位為雷劇奉獻壹生的藝術家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