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青海黃南藏戲有什麽特點?

青海黃南藏戲有什麽特點?

藏戲是中國少數民族戲劇藝術中壹個非常古老的劇種。據說早在明末清初,青海省黃南等地區就有藏戲。

青海黃南地區藏族群眾慶祝夏季雪頓節時,是慶祝豐收的節日,寺廟和業余藏戲團舉行盛大的演出。

青海藏戲最早是由流浪僧人和香客從西藏傳到青海的。由於歷史長短、地域環境、語言特點的不同,青海藏戲在發展形成上源於西藏,但與西藏的藏戲並不相同。

長期以來,由於民間藝人的加工,壹些地方民歌和曲調被運用到藏戲中,從而極大地豐富了青海藏戲的演唱。

黃南藏戲屬於安多藏戲的壹個重要分支,其發展經歷了17世紀中期到18世紀中期的說唱階段。從1740到1794,蒼三期三人表演的形成階段;從1854到1946,是吉爾吉斯斯坦的成熟期。1910至1973為多塞特時期的繁榮發展階段;80年代以來的改進和創新階段。

黃南藏戲有著廣泛的群眾和民間傳承。民間和寺廟藏戲團隊壹直與大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音樂保留了宗教音樂的成分,也吸收了當地的民歌、舞曲等素材。

歷代黃南藏戲藝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總結了手勢、步法、人物造型等各種行當和成套的表演節目,吸收了黃南寺壁畫中的人物形式,並將其融入宗教舞蹈、民間舞蹈和藏族生活資料中,形成了該劇獨特的藝術風格。

黃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團是黃南地區唯壹的專業演出團體,在宣傳黃南、弘揚民族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該團自成立以來,先後創作並上演了《音樂仙女》、《藏王使者》、《金色黎明》、《那桑貢瑪挽歌》等6部大型藏戲。

《藏王使者》取材於吐蕃大臣陸東贊邀長安成親的歷史和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旨在展現藏漢人民在建設祖國大家庭的歷史進程中的血肉淵源。

該劇在保持傳統藏戲固有特點的前提下,著力塑造了聰明機智、善良勇敢的魯東贊和具有政治遠見的唐太宗兩個藝術形象,試圖從淺薄的解謎升華到唐太宗和松贊幹布兩位才華橫溢的政治家,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構建藏漢和諧的民族關系。

黃南藏戲的即興表演獨樹壹幟。這些即興表演不僅展現了編劇和演員高超的藝術水平,也對抨擊時弊、凈化社會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世紀40年代,青海黃南絨沃寺的喇嘛們大力開展藏戲活動,致力於青海藏戲改革。據說他們為了塑造各種人物的造型,借著月光提煉人物的舞蹈動作。青海藏戲保持了原有的傳統,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新中國成立後,青海藏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得到了發展。民間業余藏戲劇團改革了伴奏形式,有了簡單的樂器伴奏,專業藝術團體也開始研究、挖掘、整理藏戲。

黃南藏戲除了傳統的八大藏戲之外,還有其他藏區沒有的劇目,如《格薩爾王傳》、《王官幫》等,它保留了原始戲劇形式的古老而珍貴的儀式戲劇。

《包公多吉聽法》的故事講述的是藏傳佛教的創始人米拉日巴在深山修行時,看到獵人包公多吉在追逐獵物,用道歌勸說獵人不要傷害生物。聽完法律,包公多吉突然後悔了。

《包公多吉聽法》用米拉裏巴講述的獵人包公多吉的故事來宣傳佛陀的教誨。這部劇的編演完全是為了宣傳佛教的教義,與實際寺廟規章制度的墮落有直接關系,是為弘揚藏傳佛教服務的。

與每年的跳廟、驅邪活動相結合,作為宗教儀式進行;表演形式既采用了跳廟的藝術因素,又吸收了民間世俗藝術相對自由、生動的表演技法,收到了宗教和戲劇的雙重效果。

20世紀80年代,黃南地區又出現了壹次藏戲演出高潮。青海藏戲組織大批藝術骨幹,深入黃南地區,進行系統的發掘、整理、研究和提高,把藏戲搬上青海舞臺。

  • 上一篇:問壹下大家,妳們覺得漢服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 下一篇:痱子的意思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