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藏——當塗民歌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藏——當塗民歌

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塗民歌

當塗民歌是流行於皖東長江兩岸的各類民歌的統稱,安徽省馬鞍山市的地方傳統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當塗民歌是當塗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口頭演唱、口耳相傳的文化表現形式的典型代表。經過歷代文化人的藝術加工,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音樂和語言藝術珍品。

當塗民歌為了表達感情,往往會墊上擬聲詞和感嘆詞,壹些關鍵名詞和形容詞也有意重疊,以加強感情。雖然長短不壹,但大部分當塗民歌都有比較完整的結構。生產性民歌往往完整地描述了勞動過程,如《稻歌》;生活民謠,品味高雅,如《山中訪友》、《廟會遊》;抒情民歌,如當塗好風光,往往是從描繪山川美景開始,再過渡到對家鄉的熱愛。

當塗民歌的曲調因歌詞內容、題材、體裁的不同而豐富多彩。民謠是多麽的響亮、響亮、自由;勞動號子往往與勞動節奏壹致,比較歡快固定,易於動作協調,適合唱做;田歌和秧歌的節奏很慢。愛情題材的民謠比較委婉,而贊美詩更多。

當塗民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口頭創作,口頭演唱,口口相傳,具有很高的欣賞性和藝術性,是音樂和語言藝術的不可多得的瑰寶。

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當塗民歌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經典歌曲《劃龍舟》被列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音樂教材。2010大型史書《當塗民歌》經過收集、整理、編輯後正式出版,* * *收到當塗民歌225首;張紅彥演唱的當塗民歌《請到當塗歌鄉走壹走》不僅登上了奧地利維也納的金色大廳,還壹舉奪得了金獎。

當塗民歌的發展及其傳承意義

當塗民歌早在六朝時期就有記載,劉宋劉玉主持的“白歌舞”是當塗民歌的壹脈。

北宋時期,長期居住在當塗的詩人李之儀演唱了《田夫踏歌》、《我住在長江頭,君子住在長江尾》等20多首,都屬於民歌範疇。

清代當塗人黃閱的《玉湖支竹詞》五十余首,以鄉土風情為主,代表了當時當塗民歌的最高藝術水平。

解放後,當塗民歌逐漸繁榮昌盛,並在五六十年代達到頂峰。不僅數量多,表現形式也豐富多彩。

當塗民歌是壹種源於情感的口頭藝術形式。它們是當塗普通人最普通、最樸素的精神文化。它們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給人以美的享受。當塗民歌是真正的草根文化。因為民歌是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是人們對生活感受最直接的表達,是人們生活中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直接表現。帶給人們的審美體驗是其他藝術形式所無法企及的,其審美價值主要表現在:樸素美、知性美、觀念美。

  • 上一篇:除了十字繡,還有什麽節目?
  • 下一篇:描繪中國夢的飛天畫現代藝術之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