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論相聲基本功,馬誌明略勝馬季;但就藝術成就而言,馬季可以說是遙遙領先於馬誌明,否則也不會有人說馬季是最後壹位相聲大師,但今天還健在的馬誌明卻只字未提。所以,就藝術成就而言,如果說馬季還落後相聲大師1公裏,那麽馬誌明可能還落後10公裏。
馬誌明的相聲技藝超過了馬季。馬誌明出生於1945,而馬季出生於1934。雖然比馬季小11歲,但論輩分,是馬季的舅舅,因為是侯的弟弟,而是馬季的主子。
出生在壹個相聲世家,父親是相聲大師馬,祖父是相聲八大家之壹的。可以說,在這樣的相聲家庭氛圍裏,比其他相聲演員強多了,而馬作為父親,並不希望當相聲演員,而是把送到戲班學話劇,這和侯師傅差不多。戲劇的基礎使馬誌明在讓相聲活起來方面獲得了很大的優勢。
然而,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之後,仍然走上了相聲的道路,也是壹位專心致誌的教授,也得到他父親的傳記。雖然他後來師從已故的,但就表演風格而言,他仍然是壹個正宗的馬式相聲,但遺憾的是的性格問題,他的搭檔和相繼出現裂痕,馬誌明不得不親自訓練。作為搭檔,兩人至今演繹了很多很好的相聲段子,尤其是《。
與馬誌明相比,馬季半路出家了。他本來就是個工人,最多只能算個票友。後來被侯大師看中,落入中廣藝術說唱團,並拜郭啟儒、侯、為師,可以說是“千頃之苗”。所以作為半路出家,馬季得到了音樂界最豪華的老師陣容,但是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風格和授課時。
馬季的藝術成就遠遠超過了馬誌明。馬季的傳統相聲雖然弱,但他的相聲很有創意,適應性很強。他在壹個特殊時代創作和演出的《友誼頌》,幾乎是那個時代唯壹能聽到的相聲作品,而他後來的作品,如《五官力爭上遊》、《宇宙牌香煙》,則是新相聲作品的天花板。
有人說馬季只會說贊美相聲,其實遠非如此。他創作的諷刺相聲有很多,而且都來源於生活,可以說是相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相聲作品內涵的拓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方面,馬誌明顯然不如馬季。
馬季對相聲的另壹個貢獻是培養新人,如姜昆、馮鞏、趙巖、笑林等。相聲《馬家軍》可以說是80年代乃至今天相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之下,馬誌明更專註於自己的民間藝術,根本不收徒弟,只教壹個黃族民,所以從這壹點來說,馬季遠勝於馬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