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敬親。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於提倡對父母首先要“敬”和“愛”,沒有敬和愛,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也就是說,對待父母不僅僅是物質供養,關鍵在於要有對父母的愛,而且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沒有這種愛,不僅談不上對父母孝敬,而且和飼養犬馬沒有什麽兩樣。同時,孔子認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難的就是時刻保持這種“愛”,即心情愉悅地對待父母。
2、奉養。中國傳統孝道的物質基礎就是要從物質上供養父母,即贍養父母,“生則養”,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儒家提倡在物質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讓老年人吃。這壹點非常重要,孝道強調老年父母在物質生活上的優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體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國傳統孝道把“侍疾”作為重要內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懷。
4、立身。《孝經》雲:“安身行道,揚名於世,孝之終也”。這就是說,做子女的要“立身”並成就壹番事業。兒女事業上有了成就,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因此,終日無所事事,壹生庸庸碌碌,這也是對父母的不孝。
5、諫諍。 《孝經》諫諍章指出:“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也就是說,在父母有不義的時候,不僅不能順從,而應諫諍父母,使其改正不義,這樣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義。
6、善終。 《孝經》指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喪禮時要盡各種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