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傳統的價值觀是什麽

中國傳統的價值觀是什麽

傳統價值觀,是指壹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對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慣性的評價標準和看法。

我國的傳統價值觀,主要有:

壹、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二、知行合壹觀;

三、重視人的精神生活;

四、愛國主義精神;

五、追求真理,勇於奉獻的精神;

六、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範等。

在儒家推崇的四書五經裏還有壹些道德德目,他們跟四德五常壹起構成了儒家完整的道德體系比如說孝悌、中和、誠敬。在中國古代,在實際的社會生活裏面,我們剛才講的孝悌、中和、誠敬等是跟五常壹起發生作用,它們***同支配著我們中國人的道德思想、道德生活。

擴展資料:

傳統價值觀的現代傳承和轉化:

我國的傳統的價值觀形成於西周春秋時代,定型在孔孟荀早期儒家思想。在春秋時代,已經就有很多關於價值的觀點產生。這個時期,沒有壹個主導的觀念可以帶領各種價值觀。但是,在春秋後期比較流行的道德,壹個是“忠信”、壹個是“智仁勇”。

當時在整個中原文化裏,比較流行的就是忠信和智仁勇。到春秋末期,在孔子思想中,“仁”是最重要的德行,最重要的道德。“義”應該說在春秋的時候也受到重視,但地位不太突出。包括孔子思想裏,仁和義也差很多。

到墨子時代突出了“義”,這影響到孟子,孟子發展了“義”,跟“仁”並列,形成仁義。所以從孟子開始,仁義成為儒家最重要的道德。孟子又把仁義禮智四者並列,成為四德,這是大家熟知的,經過漢代推崇,加了“信”,成為我們歷史上中國人道德生活中最有影響的仁義禮智信。

百度百科-傳統價值觀

  • 上一篇:中國傳統建築的四種類型分別怎樣體現了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 下一篇:中國十大名勝風景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