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 傳說 故事寄予的含義

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 傳說 故事寄予的含義

端午節的習俗:

劃龍舟

掛艾草與菖蒲

端午食粽

放風箏

在中國南方壹帶,端午節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風箏,即紙鳶。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壹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據說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

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壹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壹說源於古代的步搖,壹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

打午時水

端午,是五月初五,“五”(午)是陽性,古人認為這壹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午時驅邪最佳,所以端午當天有取“午時水”的說法,用來煮飯、燒水、煮湯,具有辟邪、凈身、除障的效果。?

端午節的傳說故事和寄予的含義: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紀念介子推說以及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方記載了端午節紀念屈原說,梁人吳均《續齊諧記》也有類似記載。

值得註意的是端午節劃船比賽,在紀念屈原前該活動早已出現。而在東吳,是紀念伍子胥與屈原無關;《越地傳》又說競渡源於勾踐操練水軍;顯然,端午競渡之俗因地域不同而所紀念人物說法不同。代表了對新壹年的美好祝願,對大自然表示今年豐收的感謝,紀念屈原的高盛節操。

擴展資料

中國其他傳統節日: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壹。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上一篇:黃姑魚最喜歡哪種食物?
  • 下一篇:中國古代紡織技術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