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從建築形式布局的美學角度看:
1,四合院式組團布局
從古代文獻、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和現存的古建築來看,我國古建築的平面布局是由若幹單體建築、壹些回廊和院墻圍合而成的。壹般來說,大部分院落都是串聯的,通過前院到達後院,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長幼有序,內外有別”思想的產物。宋代歐陽修的《死華蓮》中有“庭院有多深”的文字,古人曾以“門深似海”來形容大官僚的居所,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築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2.軸線的空間藝術
庭院風格的群體和布局壹般是沿著縱軸和橫軸均衡對稱設計的。這主要體現在受中國“李周”思想影響很大的建築體系上。在古都規劃中,主宮位於中軸線上,宮殿為主體,次要建築位於兩側,布局左右對稱,如“前朝在市”“左祖在右社”,如北京唐代、明清的規劃布局。再比如中國的古代寺廟,這裏有很多強基調的軸線空間布局的例子。壹般正殿大雄寶殿放在中軸線上的重要位置,副殿在左右。“左亭右藏”、“左鐘右鼓”等等。這種布局與傳統的宗法制度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表達封建宗法和等級觀念最方便。
3.“天人合壹”的建築環境
崇尚自然,強調“天時、地利、人和”的協調統壹,體現在儒道思想中,將人與世間萬物緊密聯系在壹起,視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在這種美學思潮的影響下,人們處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不是用建築來控制自然環境,而是采取壹種友好的態度,使建築與自然和諧相處。註重選址的目的不僅要滿足各自功能的需要,還要充分發揮建築群體在平面布局上的靈活性,以適應當地的景觀,並與整體自然環境相協調。文獻記載和現存的各種森林園林建築都可以證明。
第二,在建築理念和建築材料方面,
1,善用磚木結構,很少使用大型石材結構。因此,以中國建築為代表的東方建築多為木結構或磚木結構,西方很少見到來自古埃及和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大型石制建築。
2.受材料結構的影響,我國的古建築大多是造型單壹,規格規範,以連廊等組合連接,很少有大穹頂的架空結構。
3.無論是廳堂、亭臺、走廊,都是由橋臺、屋頂、屋頂三部分組成,它們之間有壹定的比例。此外,這些比例反映了人文主義的願望,如天人合壹,皇權神權的等級制度等。
4.也正是因為建築材料的特殊性,中國的建築更註重內部結構和裝飾藝術的變化。中國的建築在色彩上是大膽而強烈的,絢麗的色彩和五顏六色的繪畫,內容各不相同,都代表了建築不同的檔次需求和特殊用途。還有壹個就是屋頂、墻壁等等的藝術形式非常復雜,既有審美的需要,也有層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