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城蘇州,素有“人間天堂”之稱,在這優美環境裏孕育出的蘇州刺繡藝術,亦早已聞名於世。
小橋,流水,人家,園林,昆曲,美食。古典格局,詩意江南。二千五百年的蘇州文明熠熠生輝。
蘇繡,是江南女孩壹生中最美麗的情結。那些繡花用的繃布、繃架、蘇針、花線,它們依戀的目光永遠不會離開水靈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它們的目光也不離開。這是刻骨銘心的愛情啊,蘇繡對江南女孩是天荒地老般的愛情。 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國蘇州有壹種工藝名叫蘇繡。女紅之巧呵,十指春風。
蘇繡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壹帶,現已遍布很多地區。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已將刺繡用於服飾。到了明代,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刺繡的發展。刺繡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制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琳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刺繡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艷。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繡品,幾乎全出於蘇繡藝人之手。
現在中國蘇繡工藝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繡品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繡品種類齊全:按品種分,有雙面繡、單面繡;按體積造型分,有臺屏、墻屏、地屏和大型組合屏風;按表現內容分,有人物、寵物、花鳥、風景、靜物、特色建築物等……
/o/2005-10-31/01427310287s.shtml
中華瑰寶——甲骨文
公元前十四世紀,商王盤庚遷都於殷,就是今天的安陽小屯壹帶,史稱殷墟。商滅亡後,殷都成為廢墟。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約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被河南小屯村民發現,搜挖甲骨為“龍骨”賣給藥店。壹八九九年,王懿榮偶然發現甲骨上的文字,遂進行收集。王懿榮是光緒六年進士、翰林,他對我國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當壹八八九年他在北京發現甲骨後,確定為“殷商故物”購得數千片,是為我國研究殷墟甲骨文字開創之始。自此以後,殷墟甲骨文才從 “龍骨”變成了珍貴的古代文化研究資料,避免了我國這壹古代文物繼續大量人為地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