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容博大的精神。
中國文化是開放的文化,是海納百川的文化。中國文化從壹開始,就在不斷地包容並融合外來文化。今天的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的融合,也是中國文化開放兼容的壹個具體體現。
2、天下大同的精神。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表現的都是中華民族重視天下的和諧和相互友愛而非互相的對抗或欺淩弱小。今天中國提出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理念,也是大同精神的體現。
3、中庸的精神。
中庸不是當好好先生,而是壹種為人處事上的恰到好處,是壹種“黃金分割”的大智慧。中國傳統文化倡導“智、仁、勇”的結合才是完善的人格,而非強調壹端,就是中庸精神的表現。
4、時新的精神。
“周雖舊邦,其命惟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都是時新的精神體現。時新,意味著以開放的心面對當下的世界,進行適應當下、造福群生的創造。中華文化的開放、融合,就是時新的表現。
5、以民為本的精神。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國主之有民也,猶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6、愛護他人和擔當社會的精神。
“仁者愛人”、“兼相愛,交相利”,都是強調對他人的關愛。中國傳統文化認為,真正的個人幸福,必然是與他人及社會整體的福祉相連。
7、自信自立、追求真理的浩然正氣。
中國文化從本質上看,不是如同西方那種信仰神祗的文化,而是自信自肯的文化。
8、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每當民族危亡的時候,無數仁人誌士總是義無反顧站起來,不怕犧牲自己,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9、嚴於律己、修養不止的精神。
“吾日三省吾身”,“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都是古往今來真正精進的中國人不斷修養自身以止於至善的表現。